当前位置:     首页要案点评
张樟生董事长 做梦也没想到日子滴水成冰
发布时间: 2025-04-30 点击次数: 0
案情回放:
   张樟生董事长   做梦也没想到日子滴水成冰



—— 400年老字号张小泉爆雷31亿:一把剪刀剪出的家族兴衰史

2025-04-02 16:23

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Hangzhou Zhangxiaoqian Group Co., Ltd.)是以刀剪生产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1年1月31日,注册地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大关路33号,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法定代表人为张樟生。

经营范围 包括批发、零售:百货,建筑材料等。 1600年,明·万历二十八年,张思佳在徽州黟县开了一间剪刀铺,号“张大隆”。 1610年前后,“张大隆”迁至杭州大井巷。为避冒牌,第六代传人张小泉自1628年从其父手中接管店务之日起,便将“张大隆”改成自己的名字“张小泉”。
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张小泉由家族作坊方式转变为工业化生产,1958年成立地方国营杭州张小泉剪刀厂。 2001年1月31日,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2007年11月,张氏兄弟旗下的富春控股集团与杭州的张小泉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富春集团斥资1.2亿元左右,以增资扩股和收购张小泉集团职工持股会的方式,获得了张小泉集团70%多的股份。 2019年12月,发行人召开的2019年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股东转让股权的议案》,同意张小泉集团以2,660万元的对价转让其持有的400万股(占发行人股份比例的3.42%)给杭实集团。同日,张小泉集团与杭实集团签署《股份转让协议》。 2024年5月22日,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法院为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9月,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及张国标等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1.89亿余元,执行法院为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从乾隆御赐的“天下第一剪”到资本游戏中的失信者,张小泉38亿元债务与226倍杠杆暴露荒诞扩张,家族式管理让董事会沦为摆设。当“拍蒜断刀”撕开质量遮羞布,董事长甩锅言论竟成品牌雪崩导火索,46亿市值蒸发背后:老字号若自断创新琴弦,终将被时代剪刀裁落神坛。

当杭州中级人民法院的执行裁定书送达张小泉集团时,这座传承400年的刀剪帝国正在经历最黑暗的时刻——31.3亿元执行标的、38亿元累计债务、99.9%股份冻结,法定代表人被限制高消费。曾经让乾隆皇帝御笔题字的"天下第一剪",如今却因债务危机沦为失信被执行人,资本市场蒸发的46亿元市值,恰似一把锋利的剪刀,剪断了老字号最后的体面。

债务黑洞:从"剪刀王国"到"担保迷宫"

这场危机的导火索,藏在控股股东富春控股的激进扩张史里。创始人张国标在2007年入主张小泉后,开启了"剪刀+地产+物流"的跨界狂奔:在长三角布局12个物流园,在海南投资文旅项目,甚至染指P2P金融。这种"左手倒右手"的资本游戏,最终让张小泉沦为融资工具——为关联企业提供44.86亿元担保,质押99.9%上市公司股份,5笔融资业务逾期5.1亿元。

更荒诞的是,注册资本仅1681万元的张小泉集团,竟背负着38亿元债务,杠杆率高达226倍。这种"蚂蚁背大象"的玩法,让企业治理漏洞暴露无遗:家族式管理导致风控失效,董事会沦为橡皮图章,甚至出现"兄弟担保、父子接棒"的奇观。当富春控股因投资失败资金链断裂时,张小泉股份瞬间被拖入债务泥潭。

品牌崩塌:从"御赐宫剪"到"拍蒜断刀"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持续发酵的品牌信任危机。2023年的"拍蒜断刀"事件,彻底撕开了老字号的遮羞布:客服一句"菜刀不能拍蒜"引爆舆论,董事长"中国人切菜方式不对"的言论更是火上浇油。这场危机让张小泉被商务部列入"老字号整改名单",品牌价值缩水60%。

讽刺的是,这个曾以"嵌钢锻制"技艺闻名的品牌,如今却陷入"质量门":消费者投诉刀剪生锈、卷刃,甚至出现"剪不断鞋带"的离奇案例。更致命的是,面对危机,管理层选择"甩锅消费者"而非刀刃向内,导致口碑雪崩。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事件后张小泉产品差评率飙升300%,复购率降至个位数。

资本绞杀:从"剪刀第一股"到"退市边缘"

资本市场的反应同样残酷。2021年上市首日市值破60亿元的"剪刀第一股",如今股价较最高点跌去80%,46亿元市值灰飞烟灭。更严峻的是,控股股东股份全部冻结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而预重整计划被质疑"弃车保帅"——富春控股试图通过破产清算切割债务,却将上市公司置于风雨飘摇之中。

这种"掏空式担保"的操作,让投资者用脚投票:2024年机构持仓量下降75%,北向资金连续12个月净流出。某私募人士直言:"这不是经营问题,是系统性风险。当家族企业把上市公司当提款机时,所有规则都失效了。"

行业警示:老字号的"现代化陷阱"

张小泉的困境,折射出中国老字号群体的深层危机:

• 战略迷失:过度依赖品牌光环,忽视产品创新。当德国双立人研发抗菌涂层、日本旬刀采用激光开刃时,张小泉仍以"传统工艺"为卖点,产品迭代滞后5年。

• 治理僵化:家族式管理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张小泉董事会中,张国标家族成员占据半壁江山,职业经理人沦为摆设,导致战略决策脱离市场。

• 渠道崩塌:电商冲击下转型失败。2023年张小泉线上营收占比不足30%,而竞品王麻子通过直播带货实现销售额翻番,差距一目了然。

破局之路:从"剪刀思维"到"生态思维"

面对困局,张小泉并非没有机会:

1. 聚焦主业:砍掉非核心资产,回归刀剪制造。参考日本贝印集团,通过"工匠精神+工业4.0"重塑竞争力。

2. 品牌重生:启动"老字号年轻化"计划,与故宫文创、《国家宝藏》等IP合作,推出文化衍生品。

3. 治理革新:引入战略投资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像片仔癀那样,通过混改激活组织活力。

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张小泉的命运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存亡,更关乎中国老字号的未来。当"剪刀思维"遇上"资本绞杀",当"家族治理"碰撞"现代规则",这场危机既是警钟,也是转机。毕竟,在故宫文创年营收15亿、李宁市值破千亿的今天,没有一个老字号注定被时代淘汰——除非它自己剪断了创新的琴弦。

新闻链接:被执行超31亿元!百年中华老字号要黄?菜刀界“顶流”张小泉控股股东债务暴雷,上市以来股价暴跌55%,市值蒸发32亿元

财经天眼   2025-04-02

"菜刀变镰刀,割完蒜头割韭菜?"中华老字号张小泉控股股东因激进扩张暴雷,累计被执行超39亿元,市值蒸发32亿。从"拍蒜断刀"群嘲到债务缠身,这家400年品牌股价暴跌55%,整改名单上苦苦挣扎,99.9%股权冻结背后是物流地产等非主业拖累,资本镰刀挥向自己的百年招牌。

一把传承400年的剪刀,终究没剪断债务的枷锁。4月2日,“张小泉集团及法人等被执行31.3亿”话题冲上热搜第二,这家中华老字号控股股东富春控股集团因激进扩张暴雷,累计被执行金额超39亿元,自张小泉A股上市以来,从上市当日37.16元/股历史高点到如今暴跌55%,市值蒸发32亿元。网友戏称:“菜刀变镰刀,割完蒜头割韭菜?”

被执行超31亿元!

天眼查显示,3月28日杭州张小泉集团及关联方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标的31.3亿元,执行法院为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加上此前6条记录,其累计被执行金额已超39亿元,法定代表人张樟生被19次“限高”,连飞机高铁成奢望。

而这只是张小泉集各种纠纷冰山一角,自去年以来,张小泉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及部分实控人多次因诉讼纠纷而被强制执行。

2024年3月,富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张国标等被强执1.29亿余元,执行法院为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4年5月8日,富春控股集团、网营物联控股集团、网营物联杨凌公司、张国标、张樟生等各方被陕西省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金额为2.98亿元;同时,张国标、张樟生等人被出具了《限制消费令》,不得实施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2024年9月6日晚间,张小泉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部分实际控制人张国标及张樟生等各方因保理融资合同纠纷案件,被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截至2025年3月,控股股东杭州张小泉集团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中,99.9%已被质押或冻结,且因债务违约,质押股份对应的融资业务中已有5笔逾期,涉及本金5.10亿元;对外担保违约未代偿本金更高达44.86亿元。其中,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多次为关联企业(如富春控股集团)的保理融资、借贷等业务提供担保。

作为A股上市公司张小泉股份的控股股东,目前张小泉集团直接持有48.72%股份,但99.9%已被质押或冻结。张小泉近期披露公告显示,截至3月19日,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债务逾期本金、担保违约尚未代偿本金合计超59亿元。

暴雷根源在于控股股东“不务正业”

张小泉集团债务危机的导火索直指控股股东富春控股集团的“不务正业”,富春控股的创始人张国标为张小泉法人代表张樟生的哥哥,该集团近年来将大量资金投入物流、房地产等非主业领域,导致资金链断裂。

2022年富春控股因对外投资失败需承担连带责任,直接引发多起债务纠纷,2023年又为关联企业融资提供股权质押担保,致使张小泉股份遭冻结。截至2025年3月,控股股东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中99.9%已被质押或冻结,5笔融资业务逾期,涉及本金5.1亿元,对外担保未代偿金额更高达44.86亿元。

3月25日晚间,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张小泉公告披露,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决定对间接控股股东富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富春控股集团”)启动预重整,并指定预重整临时管理人。公告显示,此前富春控股集团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仍具备重整价值为由,向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提出重整(含预重整)申请。

而蹊跷的是,就在公告发布前一日,张小泉毫无征兆地迎来一波3000多万元主力资金加仓,股价一字涨停,吸引大批散户视线。

3月25日早盘张小泉股价高开超过10%,一度冲高至21.80元/股,随后却突然高台跳水,最终全天收跌2.42%。上述公告发布之后,张小泉股价继续走低,截止今日收盘发稿报16.28元/股,跌幅超过6%,总市值27亿元。对此,不少网友猜测是有人提前收到内幕消息,玩了一套先拉升股价吸引散户入场,再趁机抛售收割的把戏。有网友在股调侃张小泉“菜刀变镰刀”“一剪没”。

“拍蒜断刀”风波引发全网群嘲

张小泉品牌始创于1628年,以剪刀起家,其产品以“锋利耐用、工艺精湛”著称。张小泉品牌曾是最早一批被国家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的民族品牌。

但是一度陷入了“拍蒜断刀”风波,在“拍蒜刀断”风波中客服 “菜刀不能拍蒜” 以及董事长 “中国人切菜方式不对” 等不当言论,引发全网群嘲,品牌形象一落千丈,对张小泉品牌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2023年,商务部首次将55个长期经营不善的品牌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对73个经营不佳、业绩下滑的品牌要求限期整改。其中,因“拍蒜刀断”深陷舆论风波的张小泉被列入“予以整改”名单。

2024年前三季度张小泉实现营收6.4亿元,同比增长12.4%;归属净利润1720万元,涨幅85.5%,但是对比2021年业绩,仍是“杯水车薪”。

自张小泉A股上市之后股价阴跌不断,同花顺数据显示2021年9月6日上市当天张小泉盘中创出38.76元/股历史高点,到今日收盘报16.38元/股,股价暴跌55%,市值蒸发3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