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法治人物律师风采
郭建梅律师 蝴蝶轻飞在花丛中
发布时间: 2009-06-14 22:45:52 点击次数: 0
简述:
早期,郭建梅法律援助的案子经常败诉,她感觉自己像是在和一面“铜墙铁壁”战斗。
简介:

郭建梅律师  蝴蝶轻飞在花丛中

郭建梅学着在美国街头看见的希拉里招贴像,抬手曲肘握拳,摆出战斗的姿势。她非常欣赏这位美国前总统夫人,欣赏她的进取心和战斗力。不过希拉里有些太强悍了,“那张招贴像上,这个姿势,腱子肉就这么鼓着”,郭建梅比划了一下,笑道。



  这样的姿势,平时在郭建梅身上是见不到的。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主任给人的印象总是风风火火、快人快语、能干、干练……诸如此类,但却并非强悍。

  毕竟,要把一家完全公益性质的民间组织(NGO)维持10年之久,能力之外,还需要一种韧性。郭建梅欣赏的另一位女性,是终生在印度从事慈善事业的特蕾莎修女。她欣赏这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身上那种平和的力量及柔韧的气质。

  10年前那个寒冷的冬日,郭建梅和她的同道们在北京中关村一家旅馆简陋的房间里,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专门从事妇女法律援助和研究的公益性民间组织———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10年间,该中心有力地推动了通过法律渠道维护妇女权益的进程,成为中国具影响力的民间组织之一。

  早期,郭建梅法律援助的案子经常败诉,她感觉自己像是在和一面“铜墙铁壁”战斗。

  江苏徐州的一名妇女,因为儿子被当地公安人员打死,到北京上访。上访无果,她反而被一辆大巴撞了,多处骨折,一只眼球被摘除。交管局认定事故中她无过错,肇事车所属的那家大国企却只赔偿了3万元就把她打发了。她起诉,“当然地”败诉,于是找到了郭建梅。

  这名妇女的境况很惨,衣服破了,浑身散发着臭味,无钱治愈的眼睛一直流着脓。郭建梅带着她去法院上诉,法官先是捏着鼻子把当事人撵出办公室,回来坐定,用“那样的”眼神盯着郭建梅,教训道:“你是律师吗?你怎么给这种人代理?你是找不来案子吧?就她,能给你多少钱?”

  当时,郭建梅的感觉是人格上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但她忍了,答道:“我是律师,我有案源,但我不想代理那些案子,我就愿意代理这个案子。”

  法官坐在那儿,一脸蔑视,冷冷甩出一句:“好啊,你等着吧。”

  开庭之前,郭建梅动了感情,写出洋洋洒洒8000多字的代理词。“读得我自己都感动了,是用一个律师的心血写出来的啊。”她回忆道,“我当时的落脚点就是,法律到底是保护弱者还是强者!”

  她认为自己肯定会胜诉,“除非人都没有良心了”。然而在法庭上,法官根本就不给她宣读代理词的机会,也不耐烦听她的陈述,只用一句句粗鲁的“哦,知道了,你不用说了”来打发她。

  郭建梅的眼睛都红了,但她告诫自己:忍!

  过后,法官打来电话:“来领判决吧。”她问:“什么结果?”对方答:“不知道!来领吧。”“啪”就把电话挂了。

  一到法院,败诉!郭建梅火了,指着法官:“你们怎么能这么判?!”对方来一句:“怎么了,就这么判。”郭建梅顶回去:“我拒绝签字!”对方无所谓:“爱签不签,就这样。”说罢,判决书一扔,关门扬长而去。

  当事人哇哇地哭了起来,眼泪和着脓,流下来。郭建梅嗓子哽咽,无言,等到出了法院大门,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当时感觉法律援助实在太难了,甚至都开始怀疑,自己还能不能坚持下去。”多年前的挫败感,至今让她记忆犹新。

  做一个专职的公益律师,比其他律师更易受刺激、遭打击、被侮辱。郭建梅直言:“商业律师,你可以说自己只是律师。但公益律师不是,你的角色就是当事人,你要和她们一样遭白眼,一样受歧视,和她们一样伤心,一样感慨法律的不公。”

  但也正是这些,激起了郭建梅身上的“侠气”。朋友们评价,她骨子里有这种东西,“有点儿见义勇为的味道”。20多年前,北京大学法律系女生郭建梅给人的印象是文静、内秀、温柔、老实。但这样一个女孩,要是在公共汽车上看见有人不给老人让座,她会上前大声叱责。

  一次,她牵着女儿在楼下走,看见地痞欺负民工,于是站出来仗义执言。地痞对她破口大骂,还做出要上前打她的架势,吓得女儿哇哇直哭。她不后退,直至地痞悻悻离去。

  这种硬气,支撑着郭建梅在公益路上,不对任何强势力量“服软”。

  后来,提供法律援助的案子胜诉的多了,但郭建梅依旧感觉,她面对的法治环境像一面“铜墙铁壁”。

  她和同事代理的一个案子前不久刚胜诉。被某单位无理辞退的当事人,按照法院判决,本该恢复其工作,但这家单位为了报复,却不让她回原来所在的办公室,而是安排她去扫地。原来两三千元的月工资,一下子降到了二三百元。

  “胜诉的结果,比胜诉之前还刺痛人。”郭建梅感到愤怒。在目前的法治框架内,如何执行胜诉判决,是一件让她头疼的事情,“我们国家的执法力度啊!”

  现在,她仍会为当事人的不公遭遇而伤心,但那面“铜墙铁壁”让她感到的,已不再是挫败感和无力感。她鼓励当事人:没关系,咱们先扫着地,继续来,一定要跟他们斗到底!她的信念也越来越不可动摇:就是要看看,法律到底是保护弱者还是强者!

  10年中,郭建梅并非一往无前。2003年度央视“中国十大法治人物”的网上评选,她的票数排在第四位,但她选择了放弃。她说,2003年是自己最“撤退”的一年,无法对得起这个称号,所以必须拒绝。所谓“撤退”,是指她身心俱疲,整个2003年下半年都处于半休假状态。

  郭建梅心里,其实有“很女人”的绵软柔弱的一面。和朋友喝茶,或是泡酒吧,幽暗烛光下,面对一轮明月,“心里像是淌过溪流”。这时,她甚至会无缘由地落泪。

  40岁那年的元旦,郭建梅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进入不惑之年对自己的期望:迎来一种新的生命状态;呈现丰富多彩的自我;活得快乐。

  “其实就是想改变工作中‘拼命三郎’的状况。”她说。

  “改变了吗?”记者问。

  “没有。反而更甚了。”

  说着,她把脸埋在双手中,深吸了一口气,又使劲揉揉眼眶,抬起头抱歉地笑了笑:“不好意思,昨晚熬到一点多,看我这黑眼圈。”

  这样的努力,让她在接受不久前《南风窗》杂志“2005公共利益年度人物奖”时,问心无愧。这一年,是她和她的同事们“进取”的一年。她们在精心选择的四个领域推开了公益诉讼战略: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家政女工权益保护、职场性别歧视、职场性骚扰。

  郭建梅和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目前着力于公益诉讼,“要从制度上来保护妇女的权益”。公益诉讼不同于一般的法律援助,因为法律援助仅解决某个人的问题,而公益诉讼则是要通过典型性的诉讼来要解决一个阶层、一个层面的问题,并最终从立法的层面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诉讼,针对的是落后但却强大的制度层面,因此会遇到很大的阻力。郭建梅坚信,必须调动民间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来进行这类诉讼,“必须扩大民间倡导力、领导力、影响力,以及推动和游说的能力。因为在中国的环境中,民间的声音对于政府的影响太小,包括公益诉讼在内的民间活动才仅仅迈出了第一步。”

  郭建梅并不讳言,她所接触的从事公益诉讼的律师中,真正出于公益意识和为民请愿胸怀的,“几乎很少”。但她也相信,不管为了什么,哪怕是出于社会声望或是日后从政等等私心,越来越多的公益诉讼总是一件好事。

  她对自己的期许是,做中国第一代优秀的公益律师和NGO人。她曾说过,很多人坚持不住了,但她会一直坚持下去,到老了走不动了的时候,她希望人们评价,她和她的同事为中国公民社会作出了一点儿贡献。

  正是这样一种期许的支撑,她和服务中心挺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10多年来,他们共接待来电、来信、来访及电子邮件等各类法律咨询近5万多件,内容涉及婚姻家庭、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劳动权益以及刑事和行政法等多个领域,范围涉及全国28个省区市;共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贫困女性当事人免费代理案件550多件。

  说到自己目前的状态,郭建梅基本满意,不过还是会侧一下头,喃喃地说:“生活的丰富性好像差了一点儿。工作占了百分之七八十吧,投入生活、家庭的可能少了点儿。”

  不过在她的大学同学眼中,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她会细致地给你讲她家房子的装修,也会不厌其烦地和你讨论孩子上学的问题。用她一位老朋友的话说,郭建梅每天忙忙碌碌,是个“工作狂”,但也“很有女人味”。
人物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