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国判例
金沙江水电站 历史耻辱在流淌
案       由: 审理法院:
发布时间: 2009-06-24 16:07:32 点击次数: 0
摘            要:  
        6月14日,在国家环保部宣布叫停华电集团鲁地拉水电站三天之后,赶到现场的记者看到,水电站的施工并没有停下来,金沙江水也已经被引入了导流明渠,河床和两岸山体都成为了工地。
简介:
金沙江水电站 历史耻辱在流淌

2009年6月20日 22:31
来源:CCTV《新闻周刊》 选稿:袁松禄



  CCTV《新闻周刊》6月20日播出《谁来保护金沙江》,以下为节目实录:

  主持人:

  环评风暴这个说话,我们并不陌生,几年前国家环保总局,针对一些项目没有经过环境评价就擅自上马,而亮出了黄牌,当时媒体称之为环评风暴,时隔很久之后我们再回过头去看,发现那时候的环评风暴,起风的时候很大,然而消失的时候却安安静静。在本周,环评风暴似乎又起,并且和过去相比较,这次风暴更有风暴的意味。6月11号的时候,国家环保部通报说,由于个别地区和企业,严重违反国家企业政策和环保规定进行项目建设,从即日起,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同时五大国有电企之一的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各有一家在建的水电站,被责令停工进行整改。而有多家企业违规的山东省钢铁行业,也被整体暂停环保审批,这张大罚单可真是大,涉及到的投资有的过百亿,有的甚至奔千亿而去了,那么本周更多的人们都在关心,环保风暴真的来了吗?接下来又该如何收场呢,本周视点就关注黄牌之后。

  短片一:叫停之后

  解说:

  6月14日,在国家环保部宣布叫停华电集团鲁地拉水电站三天之后,赶到现场的记者看到,水电站的施工并没有停下来,金沙江水也已经被引入了导流明渠,河床和两岸山体都成为了工地。

  同期:正在浇筑混凝土的工人(大意)

  记者:这是在干什么?

  工人:这是在修围堰。

  解说:

  稍稍了解常识的人都应该清楚,修建围堰,意味着该水电站工程已经进入了要对江水进行彻底截流的阶段;每一个修建水电站的人也应该清楚,这种会给环境带来巨大影响的施工,在目前的中国有着明确的规定,那就是必须要通过环境影响评估之后才可以开工。令人遗憾的是,华电集团鲁地拉水电站项目,没有经过环评就擅自截流。为什么没有遵守国家的环保法规?本周,华电集团的有关负责人没有向公众解释原因。

  从鲁地拉电站沿着金沙江而上,大约四个小时车程,就是华能集团的龙开口水电站,这个设计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的水电工程,同样没有经过环境保护评估,也在环保部叫停之列。与鲁地拉电站相比,龙开口电站不但修建了围堰,大坝的主体工程也已经开始。

  同期:华能龙开口水电站筹建处主任张之平

  这个工程它有点不太一样,一般都是截完流了之后才能够开挖,才能够建大坝,我们呢,因为我们州的河床比较宽,就是在右边有一块滩地,在滩地里面我们也要建坝,实际上等于是在截流之前就已经开始施工了。

  解说:

  两大国家电力集团,高达几百亿的投资,在国家环保部已经宣布叫停的情况下,本周,金沙江上的鲁地拉水电站、龙开口水电站,施工都在加班加点地进行。

  同期:工地上的工人(大意)

  最近几天天天加班,26号之前(坝肩)施工要全部完成,因为大坝要浇灌混凝土了。

  同期: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安全技术部主任张湘涛:

  汛期常规的话是6—11月。我们这个预报20号左右就要过水,18、19号就会过水。

  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卫东:

  记者:“你们本来希望主坝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建设?”

  “准备是汛后了。”

  记者:“那环保部的停工令对你们的影响大吗?”

  周卫东:“不是很大,因为本来也是汛期到了。”

  解说:

  2009年1月,金沙江的两个水电站先后开工,为什么直到6月才被叫停,很多关心金沙江环保的人都在问这个问题。

  同期:记者:环保部是什么时候知道截流的事情的?

  牟广丰:一个是环境工程监理,一个是我们地区有督查中心,另外呢,还有社会几个方面都有所耳闻,有所耳闻。

  记者:那是在什么时候?……(断点)

  牟广丰:环保部也是在几月份的时候,我想想,你们评估,西南评估中心是什么时候…

  郭伊均:这个地方我以前没来过。

  牟广丰:一会吧,一会儿回到会场再说。

  解说:

  金沙江上,到底应不应该修建水电站?怎么建?我们设计一个环评制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本周,环保部督察组在两家电站各考察了一天,这一天,两处工地都停止了施工。而什么时候继续施工?国家环保部的此次处理决定,会有与以往不同的结果吗?看着两个已经投入资金20多亿元的违规电站,施工方似乎并不担心。

  华电鲁地拉公司安全技术部主任张湘涛:

  从规划上来讲的话,这个电站是肯定要做的。

  记者:环评肯定是能通过的。

  张湘涛:对。

  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卫东

  记者:在您的经历之中有没有因为环评没有通过而下马的大坝?

  周卫东:水电项目吗,没有。

  记者:从来没有?

  周卫东:我没有听说。

  云南华能龙开口水电站筹建处主任 张之平

  记者:可不可以这样理解环评报告可能是一个不得不走的程序?

  张之平:对。

  主持人:

  本周赶赴现场的督查组,被外界称之为形式极为低调,一要看是不是真的停工了,二是要提出一些具体的整改意见,这种低调也容易被人认为,其实环保部压力也很大,一方面是国企,被叫停多一天,损失也就多一天,而另一方面,不叫停,环境的损失也一天比一天多,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作为从环保总局升格为环保部之后,开出的第一张罚单,环保部的左右为难也可想而知。而与此同时,目前涉及此事的各方,心里也都在悬着,都在等着环保部门的下一步具体安排。甚至有当地的政府人士,也话里有话地说,与水电站相关的移民问题很紧迫,资金如果不能按时到位,将影响社会安定。低调、心悬着、黄牌、叫停、社会安定,一系列的因素都会让人格外关注,下一步该往哪儿走呢?

  短片二:限批之后

  现场:开山炮

  字幕:6月14日 观音岩水电站工地

  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 杨勇:

  开山大炮,而且是在中国的母亲河上,实际上在很多年前,我们一直在想怎样尽量地少去影响、少去开发母亲河的问题,而现在看来这种希望是破灭了。

  记者:您真的彻底失望了吗?很难改变吗?

  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 杨勇:

  从目前开发的态势看来很难,因为现在西部的这些河流都是这种局面,开发商进入,施工队伍进入,开山炮炸响,这个势头很难挡住。

  解说:

  除了被环保部点名叫停的这两家水电站,本周,同样位于金沙江上的观音岩水电站,也在紧张地施工。

  记者:这个坝是什么时候开始建的?

  黄国会:2008年10月份开始的。

  记者:你们现在有环评报告吗?

  黄国会:有有有,算是环评了。

  记者:环评通过了吗?

  黄国会:通过了。

  杨勇:没有,只是公示了,还没有评审。没有,评审我都没参加呢。

  画面:黄国会转身打电话(黄国会 水电七局观音岩项目部土建队队长)

  解说:

  观音岩水电站隶属于另一个赫赫有名的国企—大唐集团,在环评报告尚未批复的情况下,已经开始了坝基等主体工程的修建,而且在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推进速度极快。这就是今天金沙江上的现状。

  现场:龙开口现场督查会(6月15日)

  大理州副州长 许映苏:

  (希望)对它的许可,环评许可能够尽快的把它完成,因为现场都开工了,他们也停了,有一些客观的原因,主观的是不对的,但是客观上已经做了,这个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谈一点想法。

  龙开口水电站总经理 王永祥:

  我们主观上认为金沙江中游河段的水电站规划报告已经通过了国家的审批,而且金沙江中游水电已经列入了国家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的重点开发的水电能源基地,除了项目环评和核准这个工作当时是正在报批,水保、土地预审、移民安置,其他的工作在相关部委已经获得了审批了。所以当时比较乐观的估计09年,就是今年上半年,这些环评批复和核准能得到相关的支持性文件。

  解说:

  先上车后补票,先开工后补批文,水电站最积极的“建设者”,地方政府和龙头国企,都对水电站的重新开工充满了信心。他们的“乐观”不是没有道理,纵观从2005年开始刮起的“环评风暴”,当时只有200多人的环保总局,一口气叫停了涉及13个省市的30个项目,其中包括仅次于三峡工程的溪洛渡水电站,但是“环评风暴”年年吹,却似乎面临着“高调叫停低调复工”的共同结局,“环境影响评价决不是橡皮图章”言犹在耳,但是公众心理却已经从期许滑落为失望。

  北京大学环境与经济研究所所长 张世秋:

  2005年的教训,一个是向全国民众昭示说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环境政策是不容被蔑视或者是轻视的。但是很遗憾,最后很多项目依然,在社会上造成了一种印象是说我暂时、暂缓,但是终究能被通过,所以这样的话,后续的违规的现象就会不断的发生。我想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无论你处在哪一个阶段,当我们面对一些日常的这样的一些法规或政策而言,要维系它的公信力。

  解说:

  2009年6月的这次的环评风暴,是环保总局在升格为部级单位之后的第一次宣布,结局还会是同样的“补票上车”吗?在环保部责令停工的龙开口水电站工地,有这样一组醒目的标语,而如何在“绿色”与“兴邦”当中找到平衡,无疑是留给环保部和发展中的中国一道非常棘手的难题。

  主持人:

  在水电站项目被叫停之后,我们的记者赶去了现场,并向有关负责人问到,停工是因为程序出了问题,还是环境本身出了问题?对方不出预料地回答,是程序问题,程序没有到位。为什么说这个回答不出预料呢,因为程序出问题,它好办一些,补上并且被批评也就过了关了。如果是环境出问题,压力就大了,暂停变成动工,有点难。然而一个矛盾的事实是,所有的新建项目开工前,都必须获得环保部门的环评审批,但是什么叫开工呢?在水电开发当中,业主单位只要获得地方部门的批准之后,就可以修建水电站的进场道路,对批建坝址的区域,进行三通一平等前期工作,而之后只有大坝截流才算是开工。说到这儿您也就明白了,大有漏洞可钻啊,生米煮成半熟的饭,是环保部门行使权力的时候必然要面临的挑战,这个时候我们又能怎么办,又该怎么办呢。

  短片三 新局势 新可能?

  (报纸标题:类似“叫停! 叫停!” 音乐)

  北京大学 环境学院 张世秋

  它不是第一次,但却是成立环保部以后,一个引起公众关注的一个最大的事件之一。

  解说:

  去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国家环境保护部,这个变化意味着,环保部门可以更多地参与国家的综合决策,并把环境问题纳入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同时,工作方法会更新,工作重点会更突出,最关键的是,工作会比以前更有力量。环保部首任部长周生贤就有过这样的表示,“今后我国要执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像钢铁一样硬地从严执法”。

  然而,本周,面对金沙江上被叫停的水电站,面对着央企巨头和地方政府,国家环保部的最终处理结果,会有所不同吗?

  北京大学 环境学院 张世秋

  这里面可能涉及到好几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就是环评法本身它是否被有效的执行了,第二个就是在面对众多的这种压力的情况之下,环境保护部门自己能不能够挺得住,并且获得其他部门的支持?

  要解决真正的问题,而不仅仅是说把这个局变成为部,仅仅是一个名称换了,这里面会涉及到一个是中国的上上下下,我们将如何处理这种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然后地方上的各个部门、企业、行业,地方政府以及公共部门之间的这种利益冲突的问题。

  解说:

  每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都会面临开发和保护的矛盾,但是开发能否有序,开发如何与保护取得社会公众可以接受的平衡,环评制度的出台,就是希望最大限度地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根据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环评法执法检查报告,许多地方和部门存在“未批先建”、“批小建大”、“未评先批”等现象,一些地方甚至用“红头文件”为此保驾护航,仅2007年,全国就清理出51件与环评法有关规定不相符合的地方性文件。

  北京大学 环境学院 张世秋

  如果我们看到今年的,还有这几年对这么重大的项目都出现这种环评违规的这样一种现状的话,那可能环评法在实际层面上的真实执行情况要进行一个很好的评估,以确定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到底是政策本身安排不到位?还是说因为比如说其它的部门或者地方政府,或者是企业自行违规,然后环保部门又无法依法行事造成的?

  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主任 马宁 电话采访

  环境保护,现在是和各种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存在着什么博弈关系。我觉得这种博弈和平衡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不是看不出解决的方向,解决的方向已经找到了,解决的路径也是明确的。但是现在呢就是说,要把这几个平衡,要把它掌握好,现在可能还得需要一些时间。

  解说:

  解决问题的确需要时间。但是目前,随着各地投资项目陆续上马,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博弈正呈现出越来越激烈的迹象。日前,环保部对2008年省、地市级审批的118个建设项目进行抽查,结果违法率高达24%。

  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主任 马宁 电话采访

  我们西南已经接到部里的通知,将对国家级的在建项目用两个月时间进行一次拉网式的排查。大概西南地区涉及到252个。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所有的领域,钢铁、石化、炼油、采掘,包括食品加工,包括水电等等什么都有,无所不包的。

  解说:

  从7月开始,环保部将针对去年下半年以来开工建设的国家投资项目再次进行检查,而包括环保部、发改委等国务院八部委的环保督察行动,也即将在8月启动,着力打击“两高一资”行业重污染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就在本周三,在审计署发布的针对41家央企的节能减排审计调查结果中,华能因为污染问题再度曝光。如何维护环评法的严肃性?如何打破“先上车后买票”的恶性循环?面对几百亿的大项目和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群体,2009,对环保部来说,的确是个考验。

  主持人:环评风暴又起,人们看到了暂停的黄牌之后,也似乎看不清未来。黄牌会变成红牌吗,那国企的大额投资又怎么办呢,黄牌只是黄牌,暂停不过是暂时的。一番补程序,接下来被批评和教育,然后过关之后继续比赛。那环境怎么办,未来的人们继续这么干又怎么办,还有人面对这次刚起的环评风暴,也在反问环保部,为什么生米煮成半熟的饭你才叫停啊,但是可能环保部门也自己觉得冤,你以为总局改成了部,就一切都好使啊,制度设计让我们有时也无能为力,但是解决问题不是一场大专辩论会,你对我错地争来争去,而是要拿出真正的答案和方法,不仅要解决眼前的事儿,也让未来不再出现这样让人难堪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