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国外判例
案       由: 审理法院:
发布时间: 2010-05-03 11:20:11 点击次数: 0
摘            要:  
       罗斯富翁生意与生活标准的最终决定者普京,促使普京下决心整治伊斯梅洛夫在俄罗斯的商业王国,关闭伊斯梅洛夫重要财源的切尔基佐沃市场。也有分析认为,这是普京对于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多年来与暴发大亨们官商勾结的一种警告。
简介:
莫斯科 不相信中国人的眼泪

俄罗斯富豪挥霍无度,到底谁在为他买单。驱赶清算大批华商,这背后是俄罗斯海关的层层黑幕、还是普京打击走私的铁腕手段?莫斯科不相信华商的眼泪。



卢琛:与中俄联合军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俄民间经贸关系一落千丈。尤其莫斯科切尔基佐沃市场被强令关闭,这个被华商称为“一只蚂蚁”的市场终于被踩死,激化了中俄民间贸易矛盾,但也到了必须痛定思痛,改变思路的时候,这正是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急率中国政府经贸代表团赶赴莫斯科磋商的动因。而对于关闭市场的原因,其实说法不一,俄罗斯的内部角力不能不提,说法一是大市场的老板伊兹梅洛夫极度张扬奢华的做法,让普京不满。说法二,普京借机在“敲打”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据称,卢日科夫是伊斯梅洛夫的密友,甚至还拥有大市场的股份,也就是隐形老板。说法三,为了保护俄罗斯轻工业,因为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完全占领了市场,经营者又来自国外,无助于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对此普京曾多次“发飙”,一场规范市场的清剿行动席卷而来。

解说:俄罗斯总理普京今年6月1日在俄政府主席团会议上指出,目前俄轻工业领域形势严峻,主要原因是影子经济仍然繁荣。他说,俄罗斯境内销售的近半数商品是以非法途径入境的,俄罗斯国家财政每年因此损失6500亿卢布的税收,而非法进口的廉价商品也“扼杀”了俄罗斯的轻工业。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使俄罗斯厂商的处境更加艰难。普京强调:“走私活动是一个单独的话题。打击走私活动的工作似乎在进行,但是收效甚微。走私的结果就是坐牢,可又有谁坐牢了?

俄罗斯总理普京:制裁这种情况,就是直接送进监狱,制裁在哪里?这让我想起几年前,开除了整个海关领导层的事,可是呢,现在各种管道的运营状况,依然和当年一样。

解说:这是俄罗斯电视台5月底,也就是”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关闭前最后一个热门新闻。伊斯梅洛夫是切尔基佐沃市场真正的主人,由经营跳蚤市场成为拥有数十亿美元的富豪。他大手笔在土耳其海滨投资15亿美金建造一座号称是欧洲最豪华的五星级超豪华酒店MardanPalace”马尔丹宫殿“,Mardan是他父亲的名字。据《莫斯科时报》报导,这座酒店拥有560个房间,10个餐厅,17个酒吧,极尽奢华,套房浴室镜框都是镀金,私人沙滩上则铺有专门从埃及进口的9千吨白沙。酒店外1。6万平方米的人工水池,可供1千人游泳,水池中还有一个地下水族馆。

5月23日,伊斯梅洛夫豪掷六千万美元举办开幕典礼,庆典高潮时,还在现场抛洒百元美钞。各界名流及好莱坞明星莎朗史东、李察吉尔等,还以百万美金重酬请来歌手玛丽亚凯莉、汤姆琼斯表演,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也被请去剪彩。

这激怒了被称为俄罗斯富翁生意与生活标准的最终决定者普京,促使普京下决心整治伊斯梅洛夫在俄罗斯的商业王国,关闭伊斯梅洛夫重要财源的切尔基佐沃市场。也有分析认为,这是普京对于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多年来与暴发大亨们官商勾结的一种警告。

国际问题专家姜安:普京作为一个鹰派代表人物,自上任以来,一直在强调总统权力或者国家总理的权利、规范整个社会秩序,所以从利益上讲,他是一个强硬派代表,那么在经济、金融、外贸这些方面总体的策划、管理和治理上来看,他首先抓的工作就是向那些腐败的官员和金融寡头们宣战或开刀,进一步树立总统或政府在整个全国的权利。

解说:苏联解体之后的90年代,俄罗斯是个大冒险大掠夺的资本原始积累时代,伊斯梅洛夫从一个跳蚤市场的摊主起家,建起”一只蚂蚁“市场王国,发了大财。围绕着这个大市场,衍生了各种各样的功能业务,有的做进口、有的做清关、有的做租客、有的做苦力。西方记者描述这是一片肮脏和罪恶的孳生地,在市场里,每天都上演着各种各样的黑幕。

俄罗斯电视台专题:切尔基佐沃市场(夜晚)收黑钱片段

解说:莫斯科当局声称这里每四十个贸易商中就有一个患有结核或者梅毒等传染病。这里面不仅有华人,还有土耳其人、阿赛拜疆人、塔吉克人、越南人、阿富汗人和少量的北朝鲜人。据俄罗斯媒体报导,”莫斯科切尔基佐夫斯基集装箱大市场是‘国中国’,他们那里有自己的警察、自己的海关、自己的法院、自己的检察院。那里有很多人常年不用外出,所有生活设施都有,其中包括妓院。

姜安:这个幕后交易当中,就集中体现在俄罗斯相关的主要管理人员利用这样的市场、利用外国人相对弱势这样一个背景,在管理费的收取上、在相关的利益所得上,进行了幕后分配和交易,而很多交易,实际上,中国华商并不知道,完全蒙在鼓里。

解说:俄罗斯媒体愿意称这个市场为“国中国”,因为那里有自己的警察、自己的海关、法院和检察院,那里很多人常年不用外出,所有生活设施都有,包括妓院。西方记者描述,这是一片肮脏和罪恶的孳生地。莫斯科当局声称,这里每四十个贸易商当中,就有一个患有结核或者梅毒等传染病。这里面不仅有华人、还有土耳其人,阿塞拜疆人、塔吉克斯坦人、越南人、阿富汗人、和少量的北朝鲜人。

俄罗斯专题片记者:这种布满集装箱大包货物的街道上全是走私物品。遍地的集装箱和货物,没有人知道这些货物是从哪个国家来的,这些货物根本没交任何费用和海关税,所有这些货物在俄罗斯境内流通。这里有食品,我们看见了不知道涂了什么鲜艳颜料的儿童拖鞋和衣服,所有这些价格低廉,批发出售。和俄罗斯货物相比,这些都非常便宜,所以人们都争相购买,却不去想这些货物都是怎么生产出来,用什么制造的不用交税的货物。这些市场的所有者们成为了亿万富翁,给自己建成了巨大的饭店,成为了这个星球上富有的人。

俄罗斯海关合作局局长谢尔盖·科诺瓦连科:如果不是走私活动在俄罗斯境内的猖獗,俄罗斯的轻工业早就发展起来了。数百万的走私商品压制了我国的生产。这是海关应该解决的问题。


卢琛:灰色清关破坏俄罗斯轻工业的发展,根据俄工贸部的一份报告,俄罗斯的轻工产品,现在只能满足俄罗斯国内17%至36%的需求,远远低于国家法令所规定的不低于51%的标准。俄罗斯内务部长官员毫不讳言贪腐之盛,指出现在受贿官员的总收入已超过俄罗斯联邦国家预算的三分之一。而且,贪官们都在向国外转移财产,也是俄罗斯人所共知的秘密。俄总理普京曾在政府会议上说,“为什么前两年我当总统时几乎把海关的领导层都换了,现在走私的各种管道依然畅通、依然照常运行?”那是因为一群饱鸭子被撵跑了,又来了一群新的饿鸭子,他们的胃口更大、更好。

解说:所谓“灰色清关”是指通过俄罗斯一些官商勾结的“清关公司”,帮助进口商品以低于法定水平的税率进入俄罗斯市场,货主只要向“清关公司”缴纳一笔费用,自己不用与海关打任何交道,“清关公司”就会把俄罗斯海关报关手续办好。然而,这一贸易形式也存在很大风险,因为“清关公司”出于某种利益考虑,在货物通关后,不给货主出具正式的海关报关单和税单,加上俄政府部门之间互不通气,为俄警方随意查扣华商货物制造了借口。

中国商人:他们很聪明,既让你的货进来,然后又让你是不合法的,他随便什么时候想需要用钱了,他就可以抓到你。

中国商人:我没被查住,我就赚了,一旦被查住了,那就倒霉了。

解说:尽管华商给俄罗斯带来了大量的便宜商品,但俄媒体下的华商形象多为负面。这是在俄经营的华商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对于深受打击的在俄华商,何去何从成了当下急需作出的选择。

卢琛:普京八年在政治上让俄罗斯恢复了大国本色,但经济上基本靠卖石油维持,市场经济需要的自由和法治并未建立,而华商受了这两方面缺陷的牵制:没有法治,所以陷于“灰色”泥潭;没有自由--一个富豪愿意去哪里开酒店本是自由,却因此就要被打压,使华商受到牵连。众多华商也希望能通过正常的管道将产品输入俄罗斯,但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让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华商在那里基本上也都交纳税款的,他们并不是那里的最大受益者,而是遭盘剥的受损害者。下节回来,深入华商生活,探寻华商受害根源。

卢琛:我们曾经访问过温州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谢榕芳女士,她说在她的记忆中,这回已是中国商品在俄罗斯第22次遭到查封,关闭市场使得中国货物全军覆没。俄罗斯多次查封中国货物的理由是称这些货物经由“灰色清关”进入俄罗斯,但是事实上,“灰色清关”的始作俑者并非华商,而是代表俄罗斯海关的腐败势力“清关公司”,他们把持海关,华商为灰色清关付出的费用已经接近白色清关的价格,并非华商不走大路走小路,而是因为白色清关此路不通。白色清关通畅了,自然也就断了俄罗斯海关腐败人员的财路。

解说:这是记者2003年在莫斯科拍到的中国商人,如今很多年过去了,华商的境况仍然如出一辙。

中国商人:碰到警察了,心里都有点发蒙,他指哪就是哪,说罚款就罚款。

中国商人:天黑之前他就不问护照,先搜身。

中国商人:罚款五百,这就是中国话最标准的四个字。

中国商人:习惯了,反正警察也无非就是要点钱呗。

中国商人:美金没有拿到家里去,钱没有拿到家里去,在这里永远算不了是钱。

解说:海宁皮货商徐老板在莫斯科做生意已经有两年,他说每年一到年底,货物的运输就经常被拖延甚至被查封,这也是目前中国厂商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

海宁皮货商徐老板:这里的问题就出在俄罗斯的海关,海关就不按照正常的给你报关,收关税然后把这个货交给你。如果正规的话,它肯定有个通关的单子、税单都有的。现在呢,如果这样做的话,他自己就拿不到钱了,所以他宁可把货交给清关公司。所谓的清关公司呢,都是灰色的,都是把钱给海关的有关部门,他们只要拿到货,交给我们中国人就完事了,什么单子也没有。这样一个情况。所以到这里呢,他们就可以认为我们的货是走私的、或是不正规的。

解说:长期以来,俄罗斯警察查抄没收中国商人的货物在莫斯科早已不是新鲜事,从“扩东”楼到“兵营”楼再到“艾米拉”,俄警方隔三差五地习惯性查抄在俄华商货物,而每次查抄都不会空手而归。

2008年9月11号,俄总检察院突然对切尔基佐夫市场采取了强制行动,查抄了近20亿美元的中国货,这是近年来在俄华商损失最大的一次事件。涉及中国国内2000多家企业,被称为是在俄华商的“9·11”。

中国商人:9月11号晚上10点多,我到市场去跟客户那边,谈业务的时候,在市场仓库就看到,很多人往上面跑,后来又听到枪的声音。

中国商人:就出现有人跑的摔倒了,人就冲上来抬过去,就说警察来了,因为我们经常在这边,好像习惯性的,好像部队作战,经常一遇到警察来,我们就跑。

解说:其实这些中国货并不像俄罗斯媒体炒作的那样,是假冒伪劣产品甚至是有毒的产品,很多货物都是中国大厂家生产的优质产品。这些货物在国内办理手续时,相关单据都很完备,但经俄罗斯公司清关后,就变成了“走私货物”。而如果华商自己注册公司办理正规清关手续,常常夏季的商品要等到冬天才能清出来,根本无法销售。

中国商人:举个例子,比如说按一个货柜来讲的话,白关可能要达到20万,灰关只有10万块钱,就差10万美金的货,就无法形成竞争。你成本赚不回来,你清关一个货柜,贵了人家10万美金。

中国商人:基本上白色清关这条路,给你堵死了,为什么呢?速度极慢,效率奇低,关税奇高,来了以后你的货不但不挣钱,而且还要赔钱,不是说中国人不愿意去走正路,而是逼的你不能去走正路,为什么呢,因为你走正路没有活头,没钱赚。


解说:知情人士指出,俄警方指责华商货物为“走私货”有欠公允,被查封和拉走的华商许多货物都是通过“包机包税”、“包车包税”的“灰色清关”途径进入俄境内,虽然包机贸易确实存在偷税漏税现象,但它与走私还是有区别的。

中国商人:前面的钱都亏回去了,我们欠厂家的钱,还有一点借利息的钱,做大生意要投入那么多,所以说我们也亏了很多钱。我辛辛苦苦大半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了,你看被关掉了,回到解放前了。

姜安:俄罗斯其实在这个期间关于清关有两种方式,一个是白色清关、一个是灰色清关。白色清关说白了就是完全按照法制化、市场化的轨道,以国家化的行为规范整个外贸出口市场,这是俄罗斯进一步发展本国外贸、提升国际贸易率非常重要的举措。但是这一点在俄罗斯做起来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就体现在效率非常低,时间拖延的非常长,交易成本非常大,这是很多人没有通过所谓正常的白色清关来进行贸易往来。由于这种落后的、不系统、不完备的管理体制,导致有很多相关的贸易人员进到另外一个通道,这个通道就是灰色通道。

解说:蔡贵如是一家中国国企欧洲商业开发投资管理中心的负责人,从一开始,她的商品就走“白色清关”的途径,但是她的商品却因此遭受了很多人为的阻挠。

蔡贵如:当时就是我们那批家电产品,在海关被扣了8个月,我们其实完全都是正规的,但是因为灰关很盛行,所以白关就变成了少数,就是不给你清出来,没有理由的。

解说:看来当“灰色”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后,“白色”反而成了异类。

蔡贵如:因为我们要正规报关嘛,正规报关,当时俄罗斯海关,它那边基本上都是灰关,所以它有他的管道去做,他们都是像有了一个行规一样,做的都是灰色清关,突然冒出来一个你要做正规清关,那有可能就会把他的信息给打乱了,因为我们按照正规报关,它是一组信息,它原来海关上的,它的灰关又是一组信息,这种信息的暴露会破坏它的体系,所以他就不给我们报。那个时候觉得有点,都说邪不压正,可是当时我们感觉真的是有点像法不责众的那种感觉似的。

解说:切尔基佐沃市场,不过是俄罗斯官场腐败中的一环,而与这一环,环环相扣的其它环节如果已经腐败的话。既使断了这一环,很快又会被政府的其它腐败官员连接起来。如果政府没有高效率,而且官场腐败不能彻底清除的话,关闭了一个切尔基佐沃市场,还会有更多的切尔基佐沃市场生出来。最终只可能沦落成一场政治秀。

卢琛:中俄两国政府在2004年就成立了“中俄政府规范贸易秩序工作分委会”,开展相关工作。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年6月17日访俄期间,与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共同发表了《中俄元首莫斯科会晤联合声明》,声明中强调,“双方表示,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框架下即将成立的海关合作分委会,对进一步提高两国经贸合作水平、加强两国海关部门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这些都对中俄民间贸易告别“灰色清关”、实现双边贸易正规化起到了促进作用。俄罗斯思想家别尔嘉耶夫曾说:“俄罗斯可能使人神魂颠倒,也可能使人大失所望,从它那里永远可以期待意外事件的发生。”下节回来与您分析新形势下的中俄关系现状。

卢琛:从外交的层面来看,中国与俄罗斯作为两个世界上最为引人注目的庞大政治军事和经济体,进行战略层面的合作是理所当然的国家利益需要。一年一度的中俄联合军演正是基于上合组织的框架内进行的双边军事合作,军演是热闹的,中国媒体对此次军演的报导不少,重心集中在打击“三股势力”。然而,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故事却真实的在俄罗斯的首都沉重上演,俄罗斯大量驱逐华商,也给刚刚落下帷幕的中俄军演抹上了刺眼的色彩。

解说:为期五天的中俄“和平使命-2009”联合军演已经落下帷幕,从“和平使命―2005”“和平使命―2007”,到“和平使命―2009”,上合组织框架内的联合反恐军演已经形成机制化。这表明,包括中俄两国在内的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打击恐怖主义的坚定决心和行动方式上的高度一致。

值得关注的是,在前两次“和平使命”演习中,从军事磋商到演习实施大约历时10个月,而这次演习从第一轮军事专家组磋商到演习实施只有4个月。这标志着中俄两军反恐理念、作战行动的融合已进入新的阶段。为实现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目的,中俄军事力量可以迅速聚焦到某一地区应对危机、打赢战争。

姜安:这次中俄双方军事演习有三大成果:一个成果就是中俄双方最高军事将领得到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2005年、2007年、2009年这三次军演,中俄双方的军方都是因为军演大大获益,双方对进一步加强军事合作、信息沟通有了充分的信心,增强双方进一步合作积极性。第二是双方在具体的领域当中、特别是反恐领域当中、在反恐的具体细节,针对大的对象,合作的力度、相关政策上有了进一步的共识。第三点就是双方在一些合作的纵深领域及相关体系当中,有了新的认识。

解说:由中国、俄罗斯以及几个中亚国家参与的“上海合作组织”代表了北京-莫斯科新型合作关系的本质。该组织为两国提供了一个论坛,俄中借此向美国发出清晰讯息: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远非畅行无阻。上合组织还为莫斯科和北京倡导的“多极世界”提供了展示平台。在经历过动荡的20世纪后,中俄关系已走过了爱与恨,用伦敦查塔姆研究所俄罗斯问题专家波布o劳的话来讲,中国和俄罗斯目前处于一种受战略利益驱动的“思想契合期”。

姜安:这个微妙的关系实际上反映出来了正常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之间的关系涉及到所有的利益互动,在所有的利益互动当中涉及到很多领域的发展变化,任何国家都会呈现出许多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中俄双方之间确定性的东西是在哪呢?它体现在两个国家都是致力于面向21世纪,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从这个大的格局的基本走势来看,中俄双方的所有关系,都会向着正常的理性的方向发展,但是这并不排除双方之间在个别利益和局部利益当中,因为各种因素影响和限制而发生一些矛盾冲突,中俄双方总的局面应该是向前发展的,希望中俄双方以理性负责任的态度对待双方之间的关系。

解说:中俄两国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已进入第二个十年期。两国间共有的战略构想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现在的中俄关系是18世纪以来最为平等的双边关系。尽管两国关系取得了如此多的进展,但也存在矛盾之处。“新星”号事件给总体改善的中俄关系罩上一层阴影。

2009年2月15号,一艘中国货轮在日本海遭到俄罗斯边防军炮击沉没。据确认,俄罗斯方面向这艘民用船只开火大约500次,并眼看船只沉没,而未出手救助。致使船上16人中8人罹难--其中包括7名中国人和1名印度尼西亚人。消息一度令人震惊。有媒体发表文章称,中俄两国自上世纪60年代发生边境冲突后,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互不信任。而“新星”号事件将给总体改善的中俄关系罩上一层阴影。

姜安:“新星”号事件是近几年来中俄双方之间发生彼此不和谐、不信任、甚至产生冲突的非常重大的案例,这个案例值得中俄双方长时间的进行深刻反思。这个事件,我的看法就是它不是简单的技术层面的问题,它不是俄国军方或者警方对所谓走私船只、或者不明国籍的船只进行警告、然后采取攻击行为的这样简单的技术问题,这实际上是一个政治问题。当一国的武装力量向另外一个国家的国民或者商船发动武力进攻的时候,是有相关的报批手续。那么俄国不顾这些所有的手续、所有的程序,不顾两国的关系,悍然发动这样一个攻击行为,造成很多人员的伤害,这实际上是无视中俄双方之间的政治关系或者军事关系,这表明双方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和谐的,是不健康的,这是一个重要信号。

卢琛:中俄两国在1996年确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在2008年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境问题。可以说,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中俄关系是最好的关系之一。但与成熟的政治关系相比,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却长期处于不对称状态。在中俄石油管道问题上,俄罗斯方面一直在中日之间搞博弈,结果谈了近10年才有了一丝眉目。而在上个月,由于价格未能谈拢,俄罗斯又决定推迟执行2011年对华输送天然气的计划。“政热经冷”关系带来的后果是明显的,以至于两国之间每年的贸易额只有约400亿美元,只占中国年贸易额的2%,与中美、中欧、中日之间的年贸易额比较起来明显偏低。

卢琛:今年是中俄建交60周年,毫无疑问,相对滞后的经济关系已经成为中俄关系发展的绊脚石。从政治上说,克里姆林宫官员对中国有着复杂的看法。一方面,他们视中国为一个巨大的经济机遇﹔另一方面,他们质疑:为近在眼前的下一个超级大国的成长提供能源是否符合本国的利益。中国也有自己的担忧,既要使本国日益扩大的能源需求摆脱中东,又对莫斯科行政和企业部门的内斗日益不满。两国合作的背后仍充满着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