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法治人物专家风采
近代史学家杨天石:大功大过蒋介石
发布时间: 2009-08-13 18:52:56 点击次数: 0
简述:
杨天石先生严密的逻辑思维、精辟的史论观点、流畅的语言叙述,都深深给了我们心灵上的震撼。我们离别时只能说道:一个史学家的良心与正义是永存的,一个史学者的高瞻与远瞩是永存的!
简介:
近代史学家杨天石:“大功大过”蒋介石

——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学家杨天石

记者:金子

北京的五月,春光明媚。20号的下午,我们终于在联系了数月之后,走进了位于北京东厂胡同1号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走进了满屋皆是书的杨天石先生的办公室。虽然挤坐在书架中间的狭小空间里,却能面对着中国大陆研究蒋介石的第一人,感觉眼前一下开阔了起来。寒暄数语,我们就与杨先生切入正题——

记者:在中国大陆传统的评价中,都称蒋介石为“假抗日的民族败类,真内战的千古罪人”。特别是在相当一段时间的中共党史中,几乎没有对蒋介石有什么功劳的赞语,而您在许多文章和演讲中,都说道蒋介石是一个大功大过的人。您这一对蒋介石研究的突破,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

杨天石:作为一个中国近代史学者,特别是中华一个民国史学者,我必须尊重历史,尊重客观事实。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中,蒋介石是杭州敢死队队长。至少可以说蒋介石是积极参加辛亥革命的吧。辛亥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受孙中山之托,创办黄埔军校,担任军校校长,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培养了无数军事将领,不仅在国民党军队里大有所在,在共产党的军队里也为数不少,比如林彪、徐向前、左权、陈庚、萧克等。在两次北伐战争中,蒋介石都担任总司令,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的民主革命立下的汗马功劳。最为重要的就是在八年抗日战争期间,对内与共产党组成联合抗战统一战线,并主要担任正面战场的抗战任务;对外充分开展外交,与美国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争取美国巨大的政治支持和军事援助。即便是在内战失败之后,蒋介石在台湾也没有搞什么分裂活动。因此,我们不能把蒋介石说的得一无是处。其实,毛泽东在历史上也没有彻底否定蒋介石。他在延安的时候就说过,蒋介石是“民族统帅”,是“伟大领袖”。直到后来内战开始了,毛泽东才对蒋介石的评价坏了起来。

我曾经去卢沟桥看一次抗战史料展览,第一幅巨大的照片就是宣传平型关大捷,而紧随在后的是落在墙角的一幅小小的淞沪会战的图片。那么,无论从事件发生的时间上,还是从抗日规模和影响上,都应当把蒋介石领导的淞沪会战放在展览的前面才对。因为卢沟桥事变之后,第一次正面抗击日军的就是蒋介石领导的淞沪会战。国民党军队出击70个师70万兵力抗击日军9个师团22万人,为期三个月,伤亡25万人;但却致使日军伤亡9万余人,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极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抗日救国的热情。

记者:我们注意到您对蒋介石的大过的归纳,就是他发起的两次内战,镇压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当时,蒋介石政府无疑是受到国际社会和联合国承认的合法政府,面对朱德、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的“革命根据地”,面对一个不受政府管束的越来越强大的“革命组织”,蒋介石政府应当怎样对待、怎样取舍呢?

杨天石:对于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评论,都不能离开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当时的蒋介石政府确实严重专制和腐败,在当时来说,中国既不存在像美国那样由多党竞选、更换政府的条件,也不具备像印度那样采取“非暴力”争取独立的环境。于是就发生了革命,就出现了暴力,就有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说,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还需要等待那个历史人物所主导的事件——从发生到结束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呈现出来——对于社会起到的是积极还是消极的作用?是推动了还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拦腰砍断历史事件,就会得出错误结论。比如南北朝鲜的不同制度,已经让世界人民都看出是非了;而对于苏联的解体,我认为评价解体的成败还早了一些。

所以,为什么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需要“盖棺定论”呢?需要留待后人的评说呢?就是这个道理。我对蒋介石的研究,也肯定有我所处的历史特定阶段的局限性。学术总是在不断进步的。我阅读并研究了前人没有阅读或者没有研究的蒋介石的日记,冲破了前人研究蒋介石的禁区。后人也可以在我的研究基础上,突破我的学术成果,得出更加全面客观的学术结论。

记者:中国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文化传统的国家,文化的保守性远远强于文化的开放性。您在中国近代史研究方面的突破,特别是在学术与政治的结合部进行突破,提出了蒋介石的大功所在,是不是也有一种史学研究的风险呢?

杨天石:当然,社会科学的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因为社会科学与政治紧密结合。我们这些从反右扩大化运动、从文化大革命运动过来的人,多少还是心有余悸的。实际上,我也确实遭遇一些“极左”人士、一些保守人士的非议和攻击。他们在网络上发了不少言论;甚至写信给中央领导人,好像把蒋介石“翻了过来”,他们那些当初打击、消灭国民党、反动派的功绩就成了“罪恶”了。这是一种误解。一个历史人物有功有过是很正常的,也不可能功过相抵的。

作为学者,应有自己的使命感、责任感。研究历史的学者更应当对历史的真实性负责。对于中华民国的研究,对于蒋介石的研究,关系到今后国共两党的发展前景,关系到大陆与台湾的发展前景。尊重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就会使得两岸同胞都能认同,都可以接受。这就为国共两党的和谐,为台海两岸的统一,扫除了一些不必要的障碍。

更为重要的是——揭示历史真相以后,就能以史为鉴。中国的后来人就能全面客观总结中华民国的经验教训,以较小的成本,以较高的效率,振兴中华民族。

记者:中国大多人都喜欢把人归纳为“好人”与“坏人”,这种简单的分析判断已经成为许多人的思维定式。他们对于国民党和共产党,自然认为共产党好而国民党坏,对于毛泽东和蒋介石,自然认为毛泽东好而蒋介石坏。现在提出两党合作、两岸统一。您认为应当怎样来破解很多人的这种传统的思维定式呢?

杨天石:是啊,这种简单化、脸谱化的思维定式是极其有害的,就像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电影。一个人物出现,大人们就在分析是好人还是坏人,小孩子也就要问爸爸妈妈,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啊?结果作家就使劲把人往两边写,化装师就把好人的脸洗干净,把坏人的脸弄得很脏很丑。现在,提倡解放思想,就是要破解人们那种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式。

国民党是孙中山先生创建的,其最初提出的民主、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至今仍然是闪耀光辉的。国民党在历史上为中国人民的独立、民主和解放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蒋介石是国民党的后来人,其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也是永远存在的。我们不能用一个字来评价蒋介石,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

比如,许多人都认为蒋介石只是一介武夫,是一个不读书的人,也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其实,蒋介石读了许多马克思、列宁的书,其中就读过《共产党宣言》,还研究过苏联,但是,他认为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他拒绝了共产主义思想。

比如,许多人指责蒋介石不抗日和假抗日。其实,蒋介石在日本侵略中国之后,始终认为中国尚不具备正面抗战的军事与财政实力;如果过早与日本正式宣战,势必付出更多将士和民众的鲜血与生命而不能保全国家。要拖延、并等待时机,要设法与日本求和。然而,一旦抗战之后,蒋介石则坚决反对和谈了。他在1939年的一份批件中写道:“今后如再有人借汪精卫事来谈与日本和谈之问题,以叛国罪论处,杀无赦。”

比如,许多人说蒋介石是为了向宋美龄求婚才假装信仰基督教的。其实,蒋介石是在与宋美龄结婚以后,受到老岳母即倪太夫人的诚心相劝,细读《圣经》三遍之后,才渐渐信仰了基督教,并且接受了洗礼。从此以后,每天早晨阅读《圣经》,晚上则都做祈祷。每遇战事多变,蒋介石总是发自内心,祈求主的保佑,保佑正义的一次次抗日战役取得胜利。正因为蒋介石与宋美龄有了共同的信仰,有了同一个上帝,他们才拥有了共同的理想和纯洁的爱情。
……

杨天石先生严密的逻辑思维、精辟的史论观点、流畅的语言叙述,都深深给了我们心灵上的震撼。我们离别时只能说道:一个史学家的良心与正义是永存的,一个史学者的高瞻与远瞩是永存的!
人物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