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国判例
卡德尔大叔的日记 鸿鹄天地状告北京影业
案       由: 审理法院:
发布时间: 2009-09-04 14:38:39 点击次数: 0
摘            要:  
        《卡德尔大叔的日记》是三月份开拍的。7月10日审片通过,中宣部、广电总局把这部电影列入新中国成立60周年30部重点献礼片之一,在不久前中央电视台的推介中,把它的位置又放在了第一位。
简介:
卡德尔大叔的日记 鸿鹄天地状告北京影业 
 

2009-06-30 09:02:13 

代净

  卡德尔大叔是新疆库车县一个普通农民,他39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记写了1000多篇解放军某部官兵爱民的日记。2008年卡德尔大叔许可京鸿鹄天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使用日记以拍摄成电影,后来该公司发现,北京红日影业有限公司正在拍摄电影《卡德尔大叔的日记》。近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受理了原告北京鸿鹄天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诉北京红日影业有限公司侵犯著作财产权纠纷一案。



  卡德尔大叔是新疆库车县一个普通农民,他39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记写了1000多篇解放军某部官兵爱民的日记,被评为全国著名拥军模范。卡德尔大叔的事迹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胡锦涛主席于2006年1月和9月两次亲切接见了卡德尔大叔,称赞他的日记“充分体现了边境人民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的真挚情怀,为加强军民团结、民族团结作出了积极贡献。”

  原告诉称,2008年11月26日,卡德尔大叔将自己日记的版权许可其专有使用以拍摄成电影。双方于2009年3月6日依法办理了公证手续。双方的合同约定,在合同有效期内,作者卡德尔大叔将其拥有的日记的版权不可撤销地独家许可原告使用,原告享有专有使用卡德尔大叔的姓名和肖像并将其日记记述的拥军事迹改编和拍摄成电影等权利,授权范围为中国大陆,授权期限为两年。同日,卡德尔大叔向原告签发了《授权委托书》。

  2009年3月5日,原告从《中国电影报》获悉,被告在卡德尔大叔撤销对其的非专有授权后,依然在新疆库车县拍摄电影《卡德尔大叔的日记》。原告认为,其合法拥有卡德尔大叔日记的专有许可使用权,被告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原告的专有使用权,依照著作权法已经对原告的合法权益构成侵权,故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立即停止摄制《卡德尔大叔的日记》电影的侵权行为;立即停止一切以任何其他形式使用卡德尔肖像、姓名和事迹的行为;立即向原告公开赔礼道歉,保证不再侵犯原告的专有使用权;承担本案全部诉讼费用。

  被告北京红日影业有限公司辩称,卡德尔大叔于2006年授权其拍摄《卡德尔大叔的日记》,随后提出申请并开始拍摄。2008年11月卡德尔大叔撤销了授权,但在2009年2月,卡德尔大叔又二次授权其拍摄,被告于3月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开机,目前仍然在拍摄当中。

  此案,法院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相关连接:
一个推了13年的新疆典型——卡德尔大叔成名记
卢一萍


  
2009年8月23日,乌鲁木齐“7·5事件”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视察新疆,接见了库车县栏杆村以写日记出名的全国双拥模范卡德尔·巴克。

  卡德尔除了送给胡锦涛一包他自己晾晒的小白杏干外,还有《卡德尔和一个村庄的传奇》维汉两种文版的书。胡锦涛说:“我看过了你的1000多篇日记,很受感动,希望你继续写下去。”卡德尔老人说,“我不仅要继续把日记写下去,还要求小儿子也坚持写日记。”“小儿子现在在哪儿?”总书记问。“在安徽上军校。”卡德尔回答。

  卡德尔对胡锦涛说:“这次发生的暴力恐怖事件,不得人心,也动摇不了新疆各民族大团结的局面。”

  这是胡锦涛第三次接见卡德尔。

  前两次分别是2006年1月23日和9月10日。

2006年12月22日,卡德尔记了39年的1170篇日记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2007年,建军80周年时,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从维文译成汉文的《卡德尔日记》。

  曾拍过主旋律电影《赵一曼》的民营电影公司老板兼导演蔡德华执导的《卡德尔大叔的日记》最近在北京试映。“这是小制作,走院线市场是劣势,但走数字发行、农村院线和大学民族团结教育等多渠道长线发行,收回成本是没有问题的。”蔡德华说。

  《卡德尔大叔的日记》是三月份开拍的。7月10日审片通过,中宣部、广电总局把这部电影列入新中国成立60周年30部重点献礼片之一,在不久前中央电视台的推介中,把它的位置又放在了第一位。

  卡德尔大叔在很长一段时间并不出名,当年的库车县委宣传部长张国领推了13年,一直推不出去。

  卡德尔最新日记
农民卡德尔的日记从1967年10月11日记起,直到现在长达42年。但他的日记不是每日都记,是凡有大事才记。他眼中的“大事”,就是村边的部队为村民做的好事,所以,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在2007年出版的《卡德尔日记》,副标题就是“新疆维吾尔族农民卡德尔·巴克的解放军爱民日记”。[即将上映的献礼片《卡德尔大叔的日记》剧照,现实中的煤油灯变成了电灯。导演蔡德华说他这部电影要表现的是卡德尔日记中浓缩的八个字:“共产党好,解放军亲。”图/《卡德尔大叔的日记》剧组]

  以下是库车县委宣传部的阿布都瓦尔从卡德尔老人家里为本报抄写并翻译的最新几则日记——

  2009年5月31日

  69071部队出动40名官兵,给栏杆村挖350米水渠,减轻村民的负担。

  2009年7月12日

  部队组织医务人员到栏杆村给村民看病,免费发放药品。

  2009年7月29日

  69071部队慰问栏杆村值班卡点人员。

  2009年8月21日

  我村两名贫困学生拿到了69071部队捐助的两千元现金。这两名学生分别是孜来汗·尼牙孜和热孜万古丽·阿布拉。

  2009年8月23日

  下午新疆时间2:30(北京时间16:30),胡总书记、郭(伯雄)副主席亲切接见了我。13年没有红的“卡德尔日记”

  卡德尔大叔和他的日记是怎样出名的?卡德尔是怎样成为推向全国的楷模的?

  现任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党委书记的张国领参与了全过程。

  1992年底,库车县要争创1993年的自治区“双拥模范县”。对于这样一件政治任务,县委要宣传部门把所有的“双拥”资源都搜寻出来。当地驻军也积极予以配合。

  从驻库车某野战师复员到库车县工作的张国领,时任库车县广播电台的台长,他和该师宣传科电视报道员莫争名负责制作一部三集电视专题片《热流》,为争创“双拥模范县”做宣传。他们在收集素材时,听说栏杆村有个叫卡德尔的农民可能记有某部队为村民做好事的日记。他们觉得这件事如果是真的,将很有说服力。

  1993年4月,张国领和莫争名两名年轻的记者肩负着对他们来说颇不轻松的政治任务,来到了宁静得有些孤独的栏杆村。

  卡德尔犹豫了半天,起初并不愿意道出自己的秘密。莫争名向卡德尔老人讲了争创“双拥模范县”对库车县的重大政治意义,听了这个话,面对那个具有权威感的日本产的黑色摄像机,老人终于走到了抽屉跟前,他说:“我是记了一些东西,但我是第一次拿给别人看。”接着,他一边把箱子完全打开,一边说:“我都是临时记在一些纸片上的,没有整理。”

  他的话使这两个对新闻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的小伙子非常兴奋。他们马上意识到了这件事具有重大的新闻价值。

  “你从哪年开始记的?”

  “我想想,应该是……1967年吧,部队住进村子不久就开始记了。”“二十六年了!”张国领更加吃惊。“你到现在为止,一共记了多少件好事,你统计过吗?”莫争明迫不及待地问道。

  “我还没有统计过。我记了,就放在这个箱子里。”

  卡德尔把那个木头箱子抱到了他们面前。

  当那个箱子完全打开后,他们惊讶得睁大了眼睛。

  事隔十三年之后,在栏杆村村口的空地上,张国领对我说:“那些日记把那个箱子快塞满了,有各种各样的纸条:有报纸边,有从工分簿上撕下的,有标语纸,有信皮子(信封),有信纸,有烟盒,有包红糖用过的纸,有孩子的作业本,等等,颜色也是各种各样的,花花绿绿一箱子,每张纸条上都记着一到两件部队为栏杆村的乡亲做的好事,有的一张纸上记着好几件。”

  卡德尔家里没有本子,张国领给卡德尔送来了笔记本,吩咐他把以前记在纸片上的都抄在这个本上,最好按年月日整理一下。张国领送的笔记本的封面是土黄色的牛皮纸。就是那些笔记本,后来进了中国军事博物馆。

  张国领写了一篇新闻故事:卡德尔大叔的日记本。这篇新闻稿先在库车县广播电台播出,后来又在《阿克苏报》上刊登。

  电视专题片《热流》制作出来了,在第三集《库车河流淌的故事》中,他们披露了卡德尔日记。当年库车并没有争创到“双拥模范县”,这部纪录片只有很少人看到过,卡德尔日记也就失去了可能被关注的机会。

  从那以后,卡德尔日记又沉寂在了栏杆村平凡的日子里。

  1997年,莫争名借调到新疆军区政治部电视中心工作,当时,新疆军区做了一部三集纪录片《西部军魂》,莫争名把卡德尔的故事讲给了总编导秦宏,引起了他的注意,在该纪录片第三集《真情满天山》中,对卡德尔日记作了报道,并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当年的《人民子弟兵》栏目又做了专题片《栏杆村的故事》,再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后来,库车县也开始宣传卡德尔,张国领当时兼任库车县“创建自治区双拥模范县办公室”的副主任,手中有了些权力。他多次极力举荐卡德尔,卡德尔先当上了地区的双拥先进个人。1998年,库车县被表彰为自治区双拥模范县时,卡德尔也被树为自治区双拥先进个人。自治区与双拥工作有关的机构也开始知道南疆有一个写拥军日记的维吾尔族老汉。

  但事情到此似乎就停滞不前了,张国领在他的职权范围内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来宣传卡德尔。

  之后,库车县开始着手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县”,张国领也由原来的“创建自治区双拥模范县办公室”副主任变成了“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县办公室”副主任,一样的副主任,奋斗目标却提升了。

  2003年1月,新疆军区政治部派宣传处副处长梁永利上校与新闻干事吕志强一起,写了一篇题为《三十六载日记浓缩鱼水深情——维吾尔族老人卡德尔教育后代永记党恩》的人物消息,《解放军报》在2003年1月9日一版刊登了。1月20日,《解放军报》以《双拥花开并蒂莲》为题,在头版头条位置再次对卡德尔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2005年5月至8月,中央电视台和新疆军区组织了83集的《相约西北边防》系列报道,其中一集反映了卡德尔38年记拥军日记的事迹。但反响依然不大。

  紧接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为卡德尔日记走向全国提供了一个契机。

  中央电视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军区的有关人员在新疆军区政治部电视中心碰头,对全疆众多的双拥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资料进行了艰难的筛选,通过三天讨论,最后选定了卡德尔日记。

  2005年10月4日,央视新闻联播“走进新疆”栏目以“军民鱼水情深”为题作的报道,长达五分钟。这条新闻的重点放在当地驻军,并不是卡德尔,只将卡德尔记日记作为部队做好事的收效,做了新闻的收尾。

  总政宣传部在策划2006年“双拥”晚会时,注意到了这一题材。

  这一条新闻,在观看了它的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上将的眼里,另有价值:“日记里军队做的好事不仅桩桩件件像账本一样历历在目,最重要的是日记本身所体现出的各族人民群众对军队的感情、对党的感情、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民族之间的平等和睦、党群之间的融洽关系等,尽在其中。小小日记,涵盖着重大的意义,凝聚着巨大的能量,浓缩着时代的风情。”

  李继耐当即批示:要把卡德尔的《解放军爱民日记》作为双拥晚会的重头戏,精心编排,确保质量。

  这本日记即将成为一个光华四射的发光体,成了一张可以飞翔的地毯,飞出新疆,飞向全国。

  卡德尔和日记一夜走红

  后面的故事就有点像当年的库尔班·吐鲁木骑着毛驴上北京见毛主席了。

  得知要去北京的消息,卡德尔家里的墙上挂上了毛主席接见库尔班·吐鲁木的相框,还有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与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在一起的挂像,这些相框都是县里帮助装裱的。

  2006年1月4日,卡德尔穿着一身新衣服,像一个新郎官一样出发了。

  卡德尔是第一次去北京,也是第一次坐飞机,“但在栏杆村,我是第一个坐飞机的人”。

  陪同他的周承发上校看到卡德尔的指甲有点长,就掏出指甲剪,给他剪了指甲。

  卡德尔进入飞机的内部,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这么大一间房子,真能飞起来吗?”

  1月14日,他戴上花帽,穿上袷袢和长靴,去看天安门。他认为,只有看见了天安门,他才能确定自己到了北京。卡德尔给人说,新疆流传过一个笑话:当年库尔班·吐鲁木坐火车去北京见毛主席,到了郑州的时候,他还以为是到了北京呢。

  在天安门城楼上,卡德尔小心地站在毛主席当年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位置,他说:“我活了72岁,有5个晚上睡不着觉:第一次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次是1967年解放军进驻栏杆村;第三次是1986年在解放军帮助下村里用上了电灯;第四次是1993年解放军帮村里装上了第一部电话;第五次就是昨天晚上知道今天要到天安门。”

  1月23日晚,军民迎新春联欢晚会上,歌舞剧《卡德尔大叔的日记》正式上演了。歌词是根据卡德尔日记直接谱曲演唱的。

  晚会结束,胡锦涛总书记走上舞台拉着卡德尔的手、卡德尔把准备好的一顶维吾尔族的绣花帽送给胡锦涛的那一幕,很多人都知道了。

  那天晚上,栏杆村的老乡早早地回了家,等着收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不巧的是,当天晚上停电。第二天一大早,村民们打开电视,看到了电视的转播。

  卡德尔载誉归来,乡亲们围上去抢着握他被胡主席握过的手。一个老乡问他:“你的手洗了没有?”他说“洗了。”“为啥要洗掉?”卡德尔答,“因为已经进到血液里,用水是不能洗掉的”。村里有一位诗人乌买尔江·依玛尔说:“胡主席握住卡德尔的手,就好像是胡主席握住栏杆村全体村民的手。”

  人们问卡德尔见到胡主席的感受,他说“那个人好”,“那是个好人”,问他“咋样好”,他说“他对我们老百姓关心得很”,并且跟上一句“他还可以提拔”。问他为什么能坚持写日记,他说,“可能是胡大安排的吧!胡大也感动了。”

  村妇联主任左然木说:“库尔班·吐鲁木要骑毛驴去见毛主席,是毛主席穿布鞋时候的事,现在卡德尔坐飞机去见胡主席,胡主席穿着皮鞋,卡德尔也穿着皮鞋,我们也穿上皮鞋了,我们很快还要住上以前梦里边才见过的房子。”

  卡德尔大叔从北京回来后,部队为村里放了一部电影:《库尔班上北京》。

  因为卡德尔的日记,军队和地方政府纷纷捐助款项,很快,贫困的栏杆村变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

  卡德尔·巴克的名字如同上个世纪50年代的库尔班·吐鲁木一样,在全国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