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国判例
蒋崇联老师 看春风又绿江南岸
案       由: 审理法院:
发布时间: 2009-09-10 09:55:53 点击次数: 0
摘            要:  
       重庆忠县、梁平、万州交界的大山上有所百年老校,因山高路远,这里200多名孩子不能到山外读书,山外的教师也不愿到山里任教。于是,4名年过六旬的退休教师再次登上讲台支撑起村小。
简介:
 蒋崇联老师  看春风又绿江南岸

2009-09-10 03:08:01 来源: 华龙网-重庆晚报

核心提示:重庆忠县、梁平、万州交界的大山上有所百年老校,因山高路远,这里200多名孩子不能到山外读书,山外的教师也不愿到山里任教。于是,4名年过六旬的退休教师再次登上讲台支撑起村小。在他们的感召下,新学期村小来了6名青年教师。




重庆晚报9月10日报道 在忠县、梁平、万州交界的大山上有所百年老校,因山高路远,这里200多名孩子不能到山外读书,山外的教师也不愿到山里任教。于是,4名年过六旬的退休教师再次登上讲台支撑起村小。在他们的感召下,新学期村小来了6名青年教师。

来了年轻教师,他们要扶上马送一程

“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8日上午,忠县汝溪镇老林村小传来一阵流行歌曲的声音,这是23岁的教师宿长明的音乐课。学画画、讲英语、玩电脑、唱流行歌曲……操场边,两棵百年柏树下的家长们议论着这个学校从未有过的新鲜事。

教师宿舍边,蒋崇联手拿钳子、螺丝刀,在检查教师寝室的开关、插座,额头、鼻尖流淌着汗水,背上衣服湿了大半。

“您不是回家了吗?”蒋崇联里外忙碌,家长们很诧异——他60岁,原村小负责人,在这里坚守了30年,今年4月退休。因没老师愿意上山教书,他和另外3位退休教师再次走上讲台。8月末,学校迎来6位年轻教师,蒋崇联与同事们真正退休了。

“不放心。”人虽离校,心还在这里。水电怎么解决?年轻教师们吃饭怎么办?教学工作能不能适应?……蒋崇联和几位退休教师深知在这所学校教书的艰辛,他们牵挂着这些上山的年轻教师,还有曾朝夕相处的山里娃。

第三节课,在老林村支书蒋大恒安排下,几位老教师分别走进曾经执教的班级,安静地坐在教室后边,打开课本,与孩子们一起聚精会神听台上年轻教师讲课。下课后,年轻老师们又与这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攀谈起来……

“扶上马,送一程,我们才走得放心。”蒋崇联说,山上一下子来了6位年轻教师,这是大喜事。从生活上照顾、工作上关心,一定要留下这些年轻教师,为孩子们留下希望。

到了开学没老师,几位老人再上讲台

老林村小地处忠县、梁平、万州交界的老林山蒋庙坝(小地名)上,有百年办校历史(上世纪初开始创办),辐射三地2万余人,常年招生12个教学班,现有200多名学生读书。

“有学生却没老师!”蒋大恒提起这所学校很心酸。老林村地势偏远,山高路陡,到汝溪场镇有20多公里山路,成人步行要3小时,很多教师来到山上发现吃水靠挑、吃菜要种,冬天下雪长冻疮、夏天驱热用蒲扇,干不了多久都千方百计调出去。他记得5年前,一个县外分来的教师在山上呆了半天,最后很有“礼貌”地与他道别说,哪怕没得工作也不愿呆在这里。

将孩子送到山外学校吧?42岁的村民蒋邦碧称,上学走下坡、放学爬上坡,还要过河,起早摸黑去读书,谁都不放心;要不就在场镇上花几百元租房子专门照顾孩子读书,但村民负担不起。

蒋崇联说,无奈之下,白庙中心校领导提出教师上山支教,结果没人愿意去,最后只好采取轮换方式,硬性规定教师上山支教。第一年来了一位教师,第二年来了4位教师。两年后,轮换支教也执行不下去了。

2008年9月又开学了,近两百名学生背着书包高高兴兴来上学,可老师未能到位。“情急之下只好请退休教师出马了。”蒋崇联说,就这样,62岁的刘光文、63岁的刘荣范、66岁的蒋大禄,还有38岁的代课教师刘莲再次走上讲台,和他一起教孩子们。

为了山里娃,他不去寻找失踪的儿子

蒋大禄家住山下白庙村12组,到学校出门就爬坡,步行要3个多小时,2008年秋开学后,他便带着61岁的妻子上了山。

“学生比儿子还重要吗?”对蒋大禄上山,妻子有想法:唯一的儿子外出失去音信20多年了,退休前,蒋大禄向妻子承诺过, 退休后去找儿子。现在儿子没找到,丈夫却要带她上山去教别人的孩子。蒋大禄安慰妻子,20多年都过来了,不急于这一时,一个儿子的下落与几十个学生的前程哪个重要?丈夫这样说,妻子也就不再言语,默默地跟着上了山。

相比蒋大禄,刘荣范不能带妻子到学校——妻子因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接到通知那天,刘荣范犯难了:我走了,她想喝口水都难!可那些孩子学习也耽搁不起。这些山里娃,只能靠读书改变命运。眼见丈夫左右为难,妻子虚弱地说:去吧,谁不晓得你喜欢孩子呢?那一刻,刘荣范心里酸酸的。

就这样,刘荣范每天早晨6点起床为妻子准备好一天的饭菜、开水和药放在床头柜边,让妻子到时自己爬到床头服用;然后到校上课,直到下午4点多才回家。今年8月24日,妻子去世了。守在妻子灵前,刘荣范老泪纵横:现在不去学校了,这不回来陪你了吗?怎么不等我呢?

“不仅仅是为了600元代课费。”刘莲的老公有个乐队,当演员年收入不下2万元,她能唱会跳,老公让她参加乐队一块挣钱。刘莲却“不知趣”,连教师“资格”都没得,却欣然担任五年级的教学任务。为此,老公与她大吵了一架。刘莲说,老教师们的精神感动了她,同为山里孩子的母亲,她知道家长们对老师的期盼。

住在学校附近的蒋大碧说,刘光文老师患有肺气肿,每走几十步都要停住脚步喘气,每天到校时气喘吁吁、脸色铁青。每到此时,她就忍不住为刘老师送去一杯水。蒋大碧感慨,是老教师们敬业坚守的奉献精神,为孩子们留住了希望。

挽留年轻教师,支书老婆当起保姆

8月31日下午3点,老林村小彩旗飘飘,歌声阵阵。300多名村民搁下家中农活,顶着烈日,用山里人最质朴的方式迎接被中心校安排上山的6位年轻教师:李兆、黄波、曾欠、宿长明、黄成、游明刚。

热闹过后,23岁的曾欠哭了,吵着要回家。曾欠是6位教师中唯一的女孩子,从小生活在城里。10年前妈妈去世后,与父亲相依为命。曾欠说,自己在山上怕狗,也怕蛇……她给爸爸去电话,结果手机没得信号,用电脑也上不了网。

那夜,刘莲陪了曾欠很久,讲述了山里的人、山里的孩子还有山里的这群老教师。第二天,支书蒋大恒把曾欠接到自己家里安顿下来。每天早晨,蒋大恒的妻子做好早饭让曾欠吃了去学校,白天还帮她清洗衣物,晚上又像迎接闺女一样把她迎回家中。同时,他们还给专门安排了房间、电视。蒋大恒还说准备申请宽带,让曾欠也能上网。

对此,曾欠告诉记者,退休教师的精神和蒋书记一家的热情,让她决定留下来。

宿长明来自彭水山区,老教师们的事迹让他想起自己的童年。他说,是扎根山区的教师给了自己学问,他也要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同处大山的山里娃。自从来到老林,宿长明与远在黑龙江的女友失去联系,他说,已经作好分手的准备。

“他们做得很周到,我们决定留下来。”年轻教师上山,老林村开支7000多元,为老师们添置了床上用品、锅碗瓢盆,还重新修建了蓄水池。6位教师说,虽然这里依然艰苦,但山里人为他们做得够多了。他们决定接老教师的班,在大山上坚守下去。 (本文来源:重庆晚报 作者:彭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