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国判例
姜继英 我热爱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案       由: 审理法院:
发布时间: 2009-09-10 11:53:02 点击次数: 0
摘            要:  
       以青春诠释成就,是姜继英孜孜不倦地追求,也是她的荣誉观。它承载着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朴实心愿,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感动,更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成长、成熟里程的标志。
简介:
姜继英 我热爱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形象概言:以青春践行科学发展的人生足迹

这是一位将花样年华投入于教育事业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姜继英同志的成长轨迹,这历程体现了她对个人与事业相间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在她的执着追求、奋力躬行、竭力奉献和卓著业绩中生动地展现了一幅以青春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绚丽画卷。



标志。以青春诠释成就,是姜继英孜孜不倦地追求,也是她的荣誉观。它承载着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朴实心愿,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感动,更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成长、成熟里程的标志。1993年至今,姜继英先后被评为吉林省科研型名教师、吉林省基础教育科研骨干、吉林市全天候优秀任课教师、吉林市优秀教师、吉林市课改先进个人、昌邑区拔尖青年教师、昌邑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1998年当选为昌邑区人大代表, 2002年、2006年当选为昌邑区第六届、第七届政协委员。2007年荣获全国百名优秀校长称号。2008年被评为昌邑区劳动模范。

探索。身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的姜继英,密切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沿的教育动态及发展趋势,热衷于几哦按语教学理论及实践探讨研究工作。她曾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课例研究工作,所授课被实录摄制成光盘全国发行;并与崔峦、郑宇等小学教育专家畅谈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她曾在吉林省教育厅2004年新课程培训中交流校本教研的成功做法与困惑探究;在吉林市教育学院组织的德育精品校评选中,畅谈把关注生命教育的理念付诸实践的做法,其学校“关注生命教育”被评为吉林市德育精品工程。

成果。:近几年,她结合教学实践潜心研究撰写的10多篇文章发表在国家、省、市级的刊物上。其中《强化主体内驱动力》发表在《当代教育论丛》一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入选优秀论文选,《动物家园》《惊弓之鸟》课例分别刊发在《思考与实践》《教育教学研究》书中,《培塑和谐型教师队伍的实践与探索》在吉林省教育科研骨干学校研讨会上被评为优秀科研成果,并在大会上交流。她主持参与吉林省教学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少儿数学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专家的验证,被评为省优秀课题;参加国家自理识字课题研究,所授课被评为国家级一等奖,制作的课件被评为一等奖并被课题组作为范例展示。

创新。姜继英非常重视并倾心于学校教育改革与创新。近年来“以人为本”成为她精心整合和有效把握全校教育改革创新思路的主旨。2006年,她在吉林市率先建立了家校通网络系统,使家长坐在家里就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教师也通过网络随时给家长发送短信等增进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和了解。这项工作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好评,省宣传部长马俊清、副省长、前市委书记矫正中、市委宣传部长马少红、区委书记佟文君等领导同志先后到学校实地考察,对学校德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她在任通潭路小学校长期间,带领全校教师奋发向上,取得了优异的办学成绩。学校获得了全国“双有”活动先进集体、省绿色校代园、市教育教学管理示范校、市德育精品工程、市标准化实验室、市装备管理示范校、市魅力少先队、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区科研先进校、区教研先进校、区《教育教学案例》课题管理先进单位等诸多殊荣。然而,这些只是姜继英同志致力于学校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一个缩影。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她将继续关注每个学生的生命发展,关注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带领全校师生在教育改革创新的路途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生命理念:把真爱奉献给孩子、奉献给教育

姜继英同志从教已15年了,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她就立志为自己挚爱的事业奉献青春的年华,就从未想过离开教育。因为她被孩子们那种天真无邪、渴望学习、渴求知识的眼神吸引住了;因为她深深理解“教师”的含义与价值、为自己的工作能给孩子缔造一生的幸福而感到荣耀与兴奋;更因为她爱着孩子们,爱他们的纯真、坦白和无邪。她执着地追求着——把真爱奉献给每一位孩子,奉献给所钟情的教育事业。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是一句教育名言,也是她从教15年信守不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深藏这一份的情怀。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把“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成长与发展”作为自己捉求的终极目标。为此,担任校长工作以后,她确立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那就是“关注成名教育,为精彩人生奠基”。因为她在十几年的教育实践与探索中,深深体会到:人是一种双重的生命存在,教育是在尊重学生生长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具有丰富内涵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育人的主体意识和完美人格,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发展、和谐发展的生命个体。尤其是小学阶段,正是为儿童少年生命成长与发展奠基的时期,关注生命教育至关重要。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应尊重人的生命存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反映教育的丰富内涵;促进生命的全面发展;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追求教育的艺术境界;让生命因接受教育而精彩,让教育因尊重生命而深刻,而彰显其价值。

基于她的上述理念和认识,结合儿童少年生命成长的需求及学校的实际,姜继英同志确定了学校的育人目标,即“品行端正、人格健全、思维活跃、发展协调、特长突出”,进而实现“办现代化学校,育创新型人才”的办学宗旨。由这20字的育人目标、12字的办学宗旨,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姜继英同志施教办学的潜心所在,她力求在自己所从事的小学教育工作中,给予儿童少年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后续发展的基本能力,融入社会的基本经验,指挥人生的基本思想,从而构建全面育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体系。

姜继英同志任通潭路小学校长后,恪守着她的教育和办学理念,将“关注生命成长,为儿童走向成功奠基”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成长;以德治校,促进和谐发展”,并由此构建了“为生命之树浇灌,为生命成长奠基‘3+1’育人工程”的生命教育实验探索。这项育人工程共有三个安全:

其一、关注生命成长,使师生领悟生命的意义。首先,从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开始,用生命影响生命。一本《爱的教育》成为师生的必修读本,以此培养教师对生命爱的艺术、爱的能力,培养爱的智慧。其次,将对生命爱的教育渗透到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例如:让学生以“护蛋”的亲身体验联想畅谈自己的感受,体悟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感受到妈妈的辛苦;利用班队会等活动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如我市“2.15”火灾、黑龙江一所山区小学遭受的泥石流事件、今年的“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悲惨事例,使孩子们看到了人在逆境中本能的求生欲望,对生命的渴望,让孩子们懂得得应珍爱生命,享受生命,精彩生命。再次,用《爱的教育》作为学生每天第一道精神早餐,引导他们去阅读、领悟,使他们幼稚懵懂的心灵会逐渐懂得生命与爱的关系,逐渐理解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或家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一个连自己生命都不珍惜的人,何谈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更谈不上爱自己的祖国了。这种真挚的情感逐渐演绎成关爱生命的行动,于是班级里有了生物角,孩子们以自己的爱心呵护着那些小生灵的生命。

其二、提高生命质量,为儿童走向成功 奠基。姜继英校长引领教师们把生命教育的落脚点放在养成教育、做人教育、方向教育上,把认知明理、实践体验、激励评价作为提高生命质量的手段和途径。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他们把每一个品行加以细化,比如对于“自信”品德的培养就制订了10条具体要求,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让他们进行一个个细节训练,完善个性品德,养成良好品行。学校将这些细化了的习惯要求编辑成册,作为德育校本教材,成为学生知识的行为准则。同时,还制定了学生成长必做的50件事,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并倡导学生记“体验成长日记”,让他们记录成长,体验成长,快乐成长。学校、班级还设立了“生命之树”评比板,将养成教育的结果展示其上,既是督导检查,又是激励手段。配合养成教育,还将《弟子规》纳入学生学习、吟诵的内容,让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传统美德的熏陶。

其三、体验生命成长快乐,演绎生命成长的精彩。在生命教育中,学校为学生们创设了各种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如:庄严的升旗仪式,学生在国旗下讲话,师生共诵姜继英校长提出的28字誓言,使学生将自己与祖国紧紧连在一起;为身负重伤的民警、为贫困学生捐款,为汶川大地震赈灾捐款……让学生懂得生命是对他人的关爱;消防知识讲座、演习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形成生存的能力;“小能手传承大行动”民族精神书画、手抄报大赛、“我与祖国共腾飞”师生同台演出等,让学生展示生命的精彩,感受生命的快乐,体现生命的价值。从学生笔下的《心语集》、《感悟集》、《童真集》、《含苞待放》、《童心稚语》等集锦中,能感受到来自他们生命成长的点点滴滴;从在我校召开的区素质教育现场会,教育科研现场会上,师生全方位的素质成果展示中,会领略到他们生命成长的精彩。

为了让生命教育在每个师生心中扎下根,更好地发挥引领良好个性品德养成作用,姜继英校长致全校师生一则《生命寄语》:“生命是一种美丽,要学会欣赏;生命是一种善良,要学会感恩;生命是一种关爱,要学会在乎;生命是一种责任,要学会履行;生命是一种宽容,要学会谅解;生命是一种付出,要学会磨练;生命是一种尊重,要学会理解;生命是一种和谐,要学会相处。”相信姜继英校长这充满关爱、充满深情、充满激励的《生命寄语》将深深镌刻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成为启迪与激励他们生命成长甚至终身发展的精神催化剂。

姜继英同志倡导和主持的生命教育工程,使孩子们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产生了飞跃,形成了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可创性行为。现在,校园走廊等经常保持洁净,墙壁上再也没有乱涂乱画的现象,学生们懂得了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下课时,自然排队出入不说话,恐怕影响老师和其他班级的工作、学习;校园里,树木在快乐地成长,花儿在尽情地绽放,没有人攀折踩踏,因为孩子们知道了要珍爱每一个生命。同学间多了宽容,少了埋怨;多了理解,少了责怪;多了责任,少了推卸;多了爱心,少了冷漠……生命教育使学校处处充满了生机,彰显着活力。这一育人工程在吉林市首届“德育精品工程”评比中被评为为数不多的市德育精品,并进行了学会交流。

作为具有现代思想意识与办学理念的年轻校长,姜继英同志深深懂得环境氛围在育人中的熏陶濡染作用,除了在实施生命教育工程中的一些举措外,她十分重视显性的校园文化建设,力求使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发挥其教育功能。她目标明确,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规划,设计了教学楼的廊壁文化,一楼为“学前长廊”,以安全教育为主,为孩子们提供了生命安全的基本保证;二楼为“规之有矩”,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引导,倡导做文明学生,提升生命品质;三楼为“诚行天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使其学会把握“诚信”这一人生的基石,生命的恪守;四楼的“书香长廊”,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提升生命的内涵。再加上教学楼前铁艺栅栏上的宣传画廊,悬挂的时事宣传标语,操场上焕然一新的体育活动器材,绿化美化的树木花草等等,构成了一幅绚丽的校园文化和谐图,为学生生命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姜继英同志经常提醒教师:小学的儿童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个性的人,必须赋予他们以人的尊严。她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她非常尊重学生,经常耐心倾听孩子们的新生,所以,许多孩子都乐意亲近她、爱戴她,将她视为良师益友。姜继英校长认为,应让孩子们以主人的地位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从小使他们树立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这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在她的倡导下,学校成立了校长小助理团,由个班轮流选派学生代表参加,定期举办校长小助理团参议会,听取学生代表反映的班级学生对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的意见、建议等;学校也把有关工作的打算、实施措施等向学生代表公布,由他们带回班级传达讨论。对于小助理团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学校有关部门都要认真研究,并给予必要的答复,采纳其中的合理化建议。例如:有些学生代表在小助理团参议会上反映,教师布置课外作业时应各科兼顾,统筹安排,不应各施,造成作业负担有的时候重,有的时候轻,不均衡,有时同学们应接不暇。学校调查后,认为学生反映的确是实情,于是召开了教导处及学年(科)组长会,研究解决的措施,使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再如:有的学生代表反映,学前班的小弟弟小妹妹背的书包太大、太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能否为他们减负?学校采纳了这个意见,决定学前班的孩子不再背书包,把书本等都放在班级,只用一个简单的手拎包带些间食、日常用品等。孩子的书包没了,负担轻了,他们高兴,家长也非常满意。实践证明,校长小助理团的建立,不但使学生们增添了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真正将自己放在学校主人的地位上,视学校的事为己任,增强了集体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为他们将来关心社会,服务社会打好基础,也对学校的教育、班级管理工作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监督,参谋等作用,使学校领导听到了学生真实的声音,对沟通学校与家庭,校长、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在姜继英校长的倡导下,学校少先队大队干部的产生采取了学生自由竞选的方式。竞选活动也由学生自己主持、自己做主。学校的艺术节、英语节、每周的升旗仪式等都由学生参与设计,学生自己主持完成。甚至开家长会时,会序的安排、接待工作都由学生参与完成。为了给孩子们创建更自由、更广阔、更愉悦的学习活动空间,促进孩子们的生命成长与持续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姜继英同志带领老师们精心为孩子们打造完善的教育殿堂。她突破传统课程固有的模式和界限,竭力加强信息化教育、英语教育等,使学校教育与时俱进。在教育改革迅猛发展的趋势中勇立潮头;她坚持每年举办学生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良好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平台。他指出:学校举办的这些文化节是更好地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因此都应该面向全体,应该是“平民化”的、全员性的,让每个孩子心中都得到生命品质的提升。

是啊,姜继英同志的确为孩子们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情感,她用发自内心的对孩子、对教育事业的真爱,诠释着并饯行着她的生命教育理念。

价值取向:对“人文精神高附加值”的创新与实践

姜继英常言:“客观实效的价值取向在于切合实际的诠释和反复的实践”。据此,她认为,对“人文精神高附加值”的创新与探索应是贯穿基础教育过程中践行“以人为本”时代理念的重要途径。

姜继英提出,就教育理论的宏观层面而言,相对于“教育产品”概念,“人文精神高附加值”观念的产生应是一种必然。当前及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前提下,成功的教育模式应该是教育过程中为教育产品注入“高附加值”,而这种高附加值是以人为本的,是饱含人文精神的。她把这一观点解释为一种教育过程的文化价值取向。

要想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实现“人文精神高附加值”的价值取向,首要的应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使全体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道德认识等素质结构,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能力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和教育政策发展的需要。为此,姜继英校长把构建学习型学校团队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内容。“要做文化事,先做文化人。”她是这么要求教师的,自己首先也是这么做的,她常说:“不学习、不思考,谈何创新,谈何发展?”积极倡导教师结合工作实际坚持自学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及业务知识。“学习、学习、再学习”,也是姜继英校长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把手校长,行政事务繁杂,工作应酬多,可谓是千头万绪,整日忙碌无闲暇时间,但姜继英校长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坚持读书学习,为自己“充电”。她认为,如果自身素质提升不上去,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那么影响的将是全校100多名教师和1500多名学生成长的里程,将贻误一批人,那就是误人子弟、是渎职啊!其负面影响比某个教师素质低将严重许多倍。为此,她始终努力地坚持学习、反思、探索、研究,使自己的理论基础更厚实了、教育视角更开阔了,探究思路更深远了,治学见解更独到了。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通潭路小学近几年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飞跃提升。

除了身先士卒坚持自学外,姜继英校长还制定了一些必要的举措,倡导、要求与激励师生的自主学习,以实现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

首先,建立领导班子学习交流制度。每周四下午举办领导班子学习研讨例会,在个人有目的、有针对性自学的基础上,领导班子成员(全校中层干部)在一起交流讨论,分享学习成果,共议学习与反思的问题,进而提炼出有价值的、共享共勉的内容,以供大家在学习和工作中借鉴。

其次,组织教师“集体书语”。每周三下午,以学前、学科组为单位举行教师读书交流活动。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畅谈近期通过读书学习解决的工作中的问题或困惑,提炼出成功的经验和应吸取的教训。通过组内教师研讨,提升认识,解决困惑问题。在“集体书语”时,每位教师还要向同志们介绍或推荐自己最近读过的书,并阐述推荐的理由及使之感动、启迪的受益之处。通过每周一次的教师“集体书语”,不仅交流了读书学习的体会,研讨了问题,而且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了非常浓厚的读书学习的氛围,教师们都把认真读书学习视为自己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纷纷表示只要生命不息,读书学习不止。

再次,举办了学生读书日。每周四为全校学生读书日,利用下午七、八节课的时间,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集体阅读活动。每班学生可到学校图书室自选书目,也可自带书刊。要求中、高年级学生都要有读书笔记,低年级学生要摘录所读文中的好词佳句等,使学生养成“不动食塞不读书”的好习惯,做有思想,有见解的读书者。班级可适时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畅谈读书的收获、感悟、喜悦与困惑等,使同学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借鉴,共享读书的收益,从中提升每个学生的生命质量。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实现“人文精神高附加值”,其关键是教师队伍中应有较高尚的人文精神。因为每个教师的言行举止,喜悲哀乐等,都会通过学生的耳濡目染而影响着孩子们思想行为、道德品质的形成。姜继英校长深深懂得这个道理,在构建学校学习型教师队伍的同时,她以“自我发展”为主题,卓有成效地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除了组织相关理论的学习研讨,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校讲座,与教师交流互动,派出教师外出考察学习等。她还制定并采取了以下措施,将师德教育落到实处,并彰显其生机的活力。

一是心理疏导。针对教师中出现的一些职业倦怠、心理烦躁,刚愎自负等不良心理现象,聘请心理专家张馨月教授给全校教师做有关讲座,进行心理问题的集体疏导,学校领导又辅以相应的个别谈心、引导情绪发泄等疏导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辨析研讨。针对学校、教师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分析,以辨清是非,提高意识。例如组织了“体罚是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在发泄教师自己的情绪”、“家长对老师上访告状是不是无理取闹”等问题的辨析研讨,使一些教师端正了认识和工作态度,改善了在家长、学生中的形象。

三是关爱帮助。姜继英校长从自身做起,带领领导班子一班人非常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努力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他们帮助教师制订个人成长与发展的规划,因人而宜地制定了近、远期目标,使教师们有明确的劳动方向;帮助督促和鞭策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的提高,经常与教师在一起切磋教育教学工作,听、评课,帮助教师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惑问题,使教师们极大地焕发了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生活的无微不至地关心教师,尽力帮助教师们解决生活中的苦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一心一意地做好工作。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从教15年之多的姜继英校长深知这一点。她根据学校的条件与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努力打造学校的教学特色,力求创建洋溢生命温暖的课堂,使教育过程“人文精神高附加值”在主渠道中真正得以实施。在创建学校教学特色方面,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及通潭路小学的校情、师情、学情,姜继英同志主要倡导从以下四个方面着眼:

一是让快乐主宰课堂,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要让学生从小开始就将学习视为快乐的趣事,不再让它是“苦差事”,从而充满学习的欲望和激情,从内心迸发出乐学、愿学、要会学的驱动力。

二是让理智挑战充满课堂。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关键。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质疑,不惟上,不惟书,不惟师,敢于挑战权威,挑战课本;并学会理性思考,不钻“牛角尖”,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创造性。

三是构建学生实质性参与学习过程的课堂。这是学生在教师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学生不再是学习的奴隶,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是生、师、本互动交流的重要方面。学生只有真正以主人的姿态实质性地参与学习过程,他们才会学会学习,才能体验到学习的愉悦、成功的快乐。这样的课堂才是新课程所要求的,也是我们所期待的。

四是构建开放的课堂。将课堂与社会紧紧连在一起,树立大教育观、大教学观,使学生感受到其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是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生活中处处有学习,学习离不开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教室,再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入生活,走向世界。这样的开放的课堂,才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

由于姜继英同志以前瞻的意识、现代的理念、深邃的思考,从现代教育价值取向的高度,引领教师们加强专业素质能力的提高,所以,一个自觉学习、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学习型教师团队正在形成,学校的教学特色已初显端倪,办学质量及社会声誉不断提高。近年来,学校有十多位教师参与了吉林省教育厅思品教材、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材料、音乐教材等编写工作;教师在全国、省、市和区的各项教学比赛中有五十多人次获奖;发表论文近百篇;二十多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或制作的课件获得各级部门的奖项;还有二十多位老师因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被吉林市政府、昌邑区政府、昌邑区教育局授予嘉奖或评为吉林市优秀教师、昌邑区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学校也成为在市、区小有名气的“昌邑区名学校”。

为了在更广泛的空间里检验自己的教育理念,已经积累了许多办学心得的姜继英同志开始以宽广的胸襟、深远的眼光,关注社会层面的教育发展。作为昌邑区政协委员的她,经常亲自深入区内各学校,考察了解当地的教育状况,用当前党和国家的有关教育政策方略进行剖析,并结合个人观点写下了《注重社会力量办学的实效性和公益性》的提案,被评为昌邑区委员年度提案“金点子”。

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姜继英同志能够成为一位优秀的基层教育工作者,是党和人民对她在教育工作中所做贡献的充分肯定。如果说,她那先进的教育思想、忘我的工作精神、深厚的文化素养、大胆的改革创新,使她在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那么,她那份对教育事业的执着,那颗对孩子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那种对科学发展观的不懈实践、对教育创新的追求精神,使她一步一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