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国外判例
案       由: 审理法院:
发布时间: 2009-12-01 08:17:10 点击次数: 0
摘            要:  
       虽然地处富庶的波斯湾地区,但迪拜的平地拔起,却不过是本世纪初才开始的事。与阿联酋的其他几个酋长国不同,石油只占迪拜经济的一小部分。
简介:
酋长国  世界最高的塔如果轰然倒塌


当地时间11月24日,迪拜酋长国最大的企业"迪拜世界"宣布,将推迟6个月偿还债务,令全球金融市场为之巨震。

图为11月16日,阿联酋迪拜,世界上最高的人造建筑物——“迪拜塔”(高度达818米,楼层数量超过160层)。

  首先是股市,美国三大股指分别下跌了1.48%-1.73%,亚太股指更是一片惨淡,日本跌3.22%,香港4.84%,韩国4.69%,上证综指2.36%。然后是资源市场。金价、油价分别重挫了1.1%和2.4%,白银则下跌了2.5%。与此相反,美元汇率绝地反弹,美国国债由滞转旺,原本在"经济已经触底回暖"乐观情绪激励下旺盛的投机情绪,仿佛顷刻间荡然无存。迪拜到底发生了什么?
房地产和基建项目制造了"迪拜奇迹"

迪拜曾是风光和富豪的象征:独一无二的七星级酒店,预计明年完工、高达810米的"迪拜塔",梦幻般的迪拜世界地图群岛,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和室内滑雪场,奢华的12车道高速路……这里曾经是明星、亿万富翁和各界名流云集的乐园,是梦想家、冒险家寻梦的地方,在这里,据说一名普通的七星酒店服务员也有机会年入50万美元,一名航运经纪人或金融基金经理的收入,更是让普通人望洋兴叹。

虽然地处富庶的波斯湾地区,但迪拜的平地拔起,却不过是本世纪初才开始的事。与阿联酋的其他几个酋长国不同,石油只占迪拜经济的一小部分。1970-1980年代,这里是重要的贸易中心。2000年前后,迪拜开始大兴土木,致力于"经济多元化"。

迪拜曾自豪地宣称,这座城市的神奇崛起,是"建筑在沙滩上的魔幻城堡",通过投资房地产和基础建设项目制造"迪拜奇迹",再通过"迪拜奇迹"筑巢引凤,吸引富豪、明星发展旅游业、高档房地产业,吸引金融、航运巨头发展金融和航运服务业,最终让"迪拜奇迹"成为金光闪闪、财源滚滚的聚宝盆、摇钱树。

--------------------------------------------------------------------------------


贝克汉姆、阿玛尼和舒马赫都来投资

曾几何时,人们以为看到了一个神话的诞生:最好的酒店、最大的商场、最豪华的娱乐设施,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富豪流连忘返;迪拜世界地图群岛、以及"迪拜世界"下属"棕榈岛集团"所开发的2000多套顶级别墅,尽管价高连城,却因"沙堡神话",几乎在第一时间被抢购一空,购买别墅和投资商业楼宇者不仅有贝克汉姆夫妇、布拉德.皮特夫妇、"老虎"伍兹这样的娱乐名流,也有时装大师阿玛尼这样的成功商业人士,和"车王"舒马赫等被公认具备顶级投资眼光的大人物。

曾有人为全球投资者算了这样的一笔账:这些名流入住迪拜,不但可以增加这座"沙堡"的含金量和知名度,更重要的是,他们呆在这里不会仅仅是度假,而会经营各种产业,事实也的确如此,不仅金融界、航运界和商界名流纷纷在迪拜开业,就连娱乐、体育界人士也开始"产业化":奥斯卡影后希拉里.斯旺克投资商业地产,"老虎"伍兹筹办高档高尔夫会所,"车王"舒马赫和网球前明星贝克尔则分别投资了一座商业大厦……人们似乎以为,凭借这种房地产和基建拉动型产业,凭借大量的标志性建筑和一掷千金、大刀阔斧的新建、改建,就真的可以在沙地上平空建起永不坍塌的巨堡坚城。

"迪拜塔"出现危机,"世界地图群岛"烂尾

然而自去年金融危机以来,迪拜的繁华就渐渐开始褪色:富豪们的勒紧裤带,金融、航运业的萎缩,让迪拜的附加产业变得风光不再。尽管迪拜苏丹和"迪拜世界"仍竭力维系"沙堡"的虚体面,直到今年初还举办了隆重的"ITP之HOT100"顶级派对,但"迪拜塔"的危机,"世界地图"的烂尾,已让全球隐隐感到一丝寒意。大量外资公司和富豪的撤退,让金碧辉煌的"标志性建筑"变得黯然失色,而那个丢掉饭碗后把自己求职信写在车上招摇过市、被YOUTUBE传播得天下皆知的苏格兰籍建筑经理安迪.布莱尔,更成了揭示"沙堡"胜景不再的活广告。

--------------------------------------------------------------------------------


迪拜当局拼命粉饰,人们以为第二次辉煌"即将到来"

但"迪拜世界"的竭力安抚,迪拜当局的拼命粉饰,以及深套其中的各国投机资金或明或暗护盘,让人们一度认为,也许事情并不是很糟。"求职明星"安迪.布莱尔因知名度陡升,最终被一家饮料公司录用为职员兼品牌代言人,更给"沙堡"的盛衰故事平添几分喜庆色彩。尽管一座座烂尾楼在阳光下显得如此突兀,尽管阿联酋泥泞海滩上,被搁置的工地显得十分丑陋,然而许多人都认为,迪拜最多不过是随着全球过几年爬坡的苦日子罢了,随着经济的复苏,"沙堡"的第二个辉煌即将到来。

11月24日突如其来的危机打破了人们的幻想,定睛看时,才发现,"沙堡"就是沙堡,看似坚固,实则一触即溃。

和许多人想象的不同,迪拜并不盛产石油。该国探明油储量仅50亿桶,据估计继续开采20年后便会滴油不剩,这让整个迪拜的国民经济严重依赖“迪拜世界”,依赖房地产。

七星级酒店——“帆船酒店”是迪拜的地标。

迪拜网络城的入口。



四根经济支柱,其实都仰仗不动产

这个酋长国的经济一大半建立在“迪拜世界”身上,尽管这间公司号称“全球化”、“多元化”,拥有所谓四大支柱产业(物流、海运、不动产和投资金融服务),但四根支柱其实都仰仗一根——不动产:没有对房地产和基建项目的疯狂投资,就不可能吸引物流和航运企业入住,投资金融服务也无从谈起。

然而迪拜的房地产市场是完全外向型的:这座拥有276家豪华酒店、每年短登、常驻外国人多达数千万人次的城市,本身人口仅有几十万,整个酋长国也才120万人口,当全球经济繁荣、外国富豪纷至沓来一掷千金时,迪拜的确显得繁盛、气派,但一旦经济形势不佳,这些人纷纷回到自己国家,过起节衣缩食的日子,迪拜的产业链就此折断。

下面一组数字足可说明这种畸形经济的可怕:迪拜的年GDP为750亿美元,国家总债务却高达800亿美元,2010年底以前到期债务为130亿美元,2011年底以前为约200亿美元,而“迪拜世界”一家欠债额就高达590亿美元!

--------------------------------------------------------------------------------


房地产不是GDP的魔术棒

如果说迪拜是一座“沙堡”,那么这座沙堡的地基,就仅仅是一根脆弱的“迪拜世界”;如果说“迪拜世界”是一座“沙堡”,那么它的地基,就是更脆弱的迪拜房地产和基建工程项目。

“借鸡生蛋”、“筑巢引凤”技术含量低,除了金钱以外并无高不可攀的门槛,而且周期短、见效快,容易产生轰动天下的“奇迹”,因此近年来一直被世界许多国家、地区的经济决策者和评论家奉为“跨越式发展”的圭臬、典范,一些人扬言“房地产就不是给本国普通人建的”、“本国白领买不起房,房地产市场照样大发展”,憧憬着“迪拜的今天,我们的明天”。11月24日的一幕无情地告诉人们:如果一味沉迷于“基建GDP”的魔术棒,迪拜的今天,也许真会成为自己的明天。


迪拜酋长的话,不能当真

正如英国《金融时报》的Lex专栏所指出的,这次迪拜事件造成的最严重后果,是信任危机。

迪拜苏丹阿尔.马克图穆就在几天前刚刚宣布,他将承诺确保“迪拜世界”的债务偿还;就在宣布“赖账”前不到两小时,迪拜方面还刚刚融资50亿美元,甚至宣布要为自己的水电项目发债筹资。以至于24日,“迪拜世界”下属“棕榈岛集团”所发行的“领头羊”伊斯兰债券还出现了上升,达到111美分的单价,高于赎回价格,这曾引起全球金融界的欣慰,甚至同一个《金融时报》的Lex专栏也曾兴奋地欢呼“迪拜得救了”,然而如今该专栏不得不愤怒地称,也许将阿尔.马克图穆的承诺当真“是最最愚蠢的错误”。

“迪拜世界”曾在2月得到阿联酋央行100亿美元注资,当时马克图穆提供了担保,当市面上传闻第二笔100亿将在担保下迅速到帐之际,却传出了政府将重组“迪拜世界”,并推迟偿债6个月的爆炸性新闻。

--------------------------------------------------------------------------------


“政府的欺骗”,最终只能害人害己

如果说,迪拜曾果真创造出“沙堡奇迹”的话,奇迹的根源正是信用经济:正是全球投资者的信任,才让“迪拜世界”以小搏大,驾驭数以百亿计的资金大兴土木,并在世界各地控股汇丰、德意志银行、美国巴奈特连锁商店、英国舰队街阿德菲大厦这样的标志性资产;正是全球富豪、名人的信任,才让小小的迪拜群贤毕至,少长云集;正是全球众多普通人的信任,才让脆弱而颇带暴发户色彩的“迪拜气球”在短时间内被吹得如此之大。

然而,当11月24日的事件发生后,这个信用被打破了:因为“迪拜世界”不是一般的商业金融机构,而是由迪拜官方全资控制的主权基金,“迪拜世界”的出尔反尔,完全可以被感到上当受骗的投资机构、投资人认定为“政府的欺骗”。由于主权基金的“水深”,除了个别机构扬言对簿公堂,大多数吃亏上当的投资者选择了“私了”或隐忍,十赔九不足,不论他们最终能否获得赔偿,损失业已难以挽回。

人无信不立,政府同样如此,外来投资可以被失信“圈住”一次,却会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教训下选择远离,再也不会听信你舌灿莲花的招商、募股、筹资宣传,为解一时燃眉之急而自毁承诺,不啻杀鸡取卵、饮鸩止渴,最终只能作茧自缚,害人害己。

--------------------------------------------------------------------------------





  人们对所谓"奇迹"的热衷总是无法遏制,尽管目睹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从被制造到被热捧,最后是无可避免的泡沫破灭,我们却还是满怀热情地期待下一个奇迹的诞生。最高的大楼、最快的发展速度,就是我们的信心保障:奇迹总不会破灭。迪拜的一课,能唤醒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