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国外判例
案       由: 审理法院:
发布时间: 2010-09-13 08:44:14 点击次数: 0
摘            要:  
       拉赫曼一世是756年在西班牙建立起另一个伊斯兰王国的,但是他在当时并不敢自称是哈里发,只是叫埃米尔。埃米尔在阿拉伯语中有军事统帅的意思——
简介:

摩尔人:穆斯林英雄 基督徒强盗

摩尔人来了

千年的第一位首富,是一位在西班牙土地上称雄的阿拉伯人,一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枭雄。他是穆斯林的英雄,基督徒眼中的强盗,而他所在那个时代创造的历史,却成为今天人类共有的财富。

■黄艾禾





千年首富的第一位,是位“摩尔人”,阿尔·曼苏尔(Al-Mansur)。《华尔街日报》的编辑对他的评价是这样写的:

职业:“摩尔人”的头儿;

财富来源:抢劫,掠夺;

资产量:600万块金子;

声名:自称“征服者”。



“摩尔人”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形象中自古不太好。这位摩尔人的头儿,看起来是个打家劫舍的强盗。所谓摩尔人,按百科词典中的正式说法,是指中世纪伊比利亚半岛(今西班牙和葡萄牙)、马格里布和西非的穆斯林居民,主要由埃塞俄比亚人、西非黑人、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组成。而在西方人的历史书上,摩尔人主要指在欧洲的伊斯兰征服者。

欧洲自古本是基督教徒的天下。但是,在欧洲的南部尤其是这块伸出来的伊比利亚半岛,与北非只隔一道直布罗陀海峡,最窄处仅13公里。当中世纪,基督教在伊比利亚的统治式微而伊斯兰教的势力如日中天一路横扫北非时,阿拉伯征服者跨过直布罗陀海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了。

伊斯兰的军队正式打过直布罗陀海峡是在公元711年。当时统治西班牙的天主教西哥特王朝已经腐朽不堪,伊斯兰的军队锐不可挡,横扫下大半西班牙的领土,建立起“安达卢西亚”,即当时大马士革阿拉伯倭马亚王朝的一个省。又过了38年,阿拉伯的王朝改朝换代,阿拔斯王朝取代了倭马亚王朝,倭马亚王室的皇族们被杀个精光,只有一个王孙侥幸逃脱,在严密的追捕中他先游过幼发拉底河,一路仓皇穿越北非,最后,渡海到达了西班牙。在安达卢西亚,他集合起队伍,一番征战,将当时处于互相分裂的阿拉伯势力统一起来,后来他被称为“拉赫曼一世”。

而我们这里所要讲的千年首富的第一位,生活在拉赫曼一世之后近200年的安达卢西亚,当时在位的,已经是拉赫曼一世之后的第十代君主,而这位阿尔·曼苏尔本人并不是君主,他是当时年幼的哈里发(即伊斯兰政教合一的最高领袖)希沙姆二世的摄政大臣。选一个类似摄政王的角色来作千年首富的第一位,可以从中读出西方人对占领过基督教大片领地的“摩尔人”的种种复杂心态与纠结。



伊斯兰的另一个中心

前面说过,拉赫曼一世是756年在西班牙建立起另一个伊斯兰王国的,但是他在当时并不敢自称是哈里发,只是叫埃米尔。埃米尔在阿拉伯语中有军事统帅的意思,最早用于称呼哈里发派驻在外的军事统帅及各地总督,不过,随着阿拉伯世界的政权分裂,许多埃米尔自立为王,如今的埃米尔也可指国家元首了。

拉赫曼一世在打下的西班牙土地上建立的王国,史书上一般称“后倭马亚王朝”,在其后的两百多年里,它成为伊斯兰教的另一个中心。当然,后倭马亚王朝与当时定都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仍然相互敌对。阿拔斯王朝兴盛的时候,正值中国的唐朝时期,在中国史书中将其称为“黑衣大食”——这个王朝以黑为贵。而后倭马亚王朝,则被称为“白衣大食”。

拉赫曼一世去世以后,他的埃米尔之位接着往下传,传到第八代时,这个伊斯兰的国家陷入混乱,各派力量相互纷争,既有王室内部的内讧,也有国内不同穆斯林派别的叛乱,还有外部的基督教国家的虎视眈眈。这时候,出了一个中兴的君主,拉赫曼三世。

拉赫曼三世在912年继承王位的时候只有22岁,他开始南征北战。他以一国之君身先士卒,率军出战平定叛乱,在铁腕征服的同时,他也搞政治平衡,胡萝卜加大棒两手并举,先将南方各省搞定。然后,在920年,与北方的基督教军队在比利牛斯山决战,穆斯林军大获全胜。

这时候,阿拔斯王朝已经衰弱下去,哈里发被崛起的波斯人挟持,而麦加和麦地那两个伊斯兰教圣地被埃及的法蒂玛人占着,拉赫曼三世目睹这一切,他乘着自己胜利的威势,于929年开始自称哈里发。他的首都,就建在科尔多瓦。

拉赫曼三世在位的50年里,科尔多瓦王朝成为了当时西方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科尔多瓦城与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齐名,成为世界的文化中心。它富到了什么地步?

拉赫曼三世曾提拔过他的一位近臣艾哈迈德·伊本·苏亚德。于是这位贵族向哈里发献了一份厚礼,它包括:50万条黄金、200袋银锭、30匹刺绣丝绸、7件珍稀的白色约旦狐狸皮、1000件黑色貂皮、6顶礼仪帐篷、100套盔甲、1000只盾、100匹良马、60名奴隶(40个黑奴,20个女奴)……

史书上记载过当基督教国家的使臣们来访时,拉赫曼三世在他著名行宫扎哈拉宫接见他们的情形。一路上,使臣们从科尔瓦多城走到扎哈拉宫,3公里的路程被铺上毡席,两边的士兵用军刀架起拱道。当使节们低头穿过这寒光闪闪的隧道进入宫殿,地上铺着华贵地毯,两边尽是衣衫华丽的贵族,每当使节们以为眼前这位显宦就是哈里发开始跪下行礼时,就有人喊道,“抬起你的头吧!这不过是他的奴仆的奴仆!”直到他们走到宫殿深处的一个庭院,地上是干干净净的一席黄沙,拉赫曼三世身披粗布衣垂目端坐沙地,面前一本《古兰经》,一把军刀,一个火盆。

拉赫曼三世手指《古兰经》对使节们说,安拉命令我请你们顺从他的意志,如果你们拒绝,他手指军刀,我们要用这个强迫你们;要是我们把你们杀了,你们要到那里去——他又手指火盆。据说,当场的使节们大气也不敢出,一个个同意了这位哈里发开出的条件,魂不附体地回去了。

当年那座世界上最豪华的宫殿,今天只剩下了遗址。在那里曾经住有2.5万人,其中有1.3万的男仆,6千女人,3千侍童和宦臣,仅喂养池中的鱼,每天就需12000块面包,宫殿大得无边无沿。

这样繁华昌盛的国家,不是单靠抢劫能达到的。

阿拉伯历史的专家纳忠在他的《阿拉伯通史》中,对于在上一个千年在世界称雄的阿拉伯帝国有过深入研究,他指出,阿拉伯帝国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税。在中世纪,阿拉伯人的农业已经相当发达。而隔海建起来的这个“白衣大食”,其政治与经济架构,都与它曾经的母国,亚非大陆上的阿拉伯帝国相似。在阿拉伯人到来之前,西班牙地瘠民贫,文化落后。而阿拉伯人进去100年后,西班牙成了灿烂的园林。他们建造了大量灌溉工程,农田水利之发达,当时西方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相比。农业与手工业的发达,奠定了国家富足的基础,

除了农业税,科尔多瓦王朝另外的收入来自征收通行费和关税。当时,科尔多瓦的商业非常繁荣,这里集中了全世界的精美商品,既包括干果、木材、皮货、橄榄油,也包括奴隶。当中国丝绸的秘密被公开后,科尔多瓦就成为西方主要的丝织业中心,到这里的商人最远的来自印度和中国。

科尔瓦多王朝每年的税收达1200万第纳尔。第纳尔,是当时流通的金币名称。伊斯兰世界上最早的金币,是在公元693年由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阿布杜勒·马利克在大马士革打造的。当929年拉赫曼三世宣布自己为哈里发时,他也同时下令,造币厂开始发行金第纳尔。尽管当时黄金的主要产地在非洲的撒哈拉南部,但是拉赫曼三世信心满满,他相信自己的权势和力量,他不怕进口黄金的路途遥远,他有力量保卫国家的主要经济通道。



一位伟大的权臣

拉赫曼三世将科尔多瓦带到了它的鼎盛时期,这种巅峰状态一直延续到他之后第三代君主希沙姆二世上台。976年,希沙姆二世继位时只有12岁,他的母后素卜哈实际在掌握国家大权。这时候,我们的故事主人公要出场了,他当时是素卜哈的一名亲信,全名叫做穆罕默德·伊本·艾布·阿米尔。

艾布·阿米尔的祖上是也门的阿拉伯人,当年随阿拉伯军队进入西班牙。阿米尔刚进入王宫时,只不过是个卑微的文书。但是他的身上集中了阿拉伯人全部的生存本能、勇气、才能和野心。据说是他先把王太后搞定,她成了他的情妇。于是,阿米尔在王宫里平步青云,凭借巧妙的权术或武力,他踏着他的上级们的肩头向上攀援,直到爬上了侍从长(哈吉卜)之位。然后,又当上摄政大臣,而哈里发希沙姆二世,只能成为他掌上的玩物。

不过,这位权臣在对外作战的时候,和他玩宫廷政治一样拿手。他首先整编了军队,用分队的体制替代原来的部族组织,平息了内乱之后,他开始向北方基督教的王国们进攻。当时那些基督教小王国们相互倾轧不已,这给了阿米尔机会,每年夏天,他的军队都会出发征讨,每次都得胜而归。981年,他夺取了萨莫拉,985年他第13次出征荡平了巴塞罗那,988年他摧毁了莱昂城,使这个昔日的基督教小王国变成了科尔瓦多王朝的一个省。997年,他的军队拆毁了天主教壮丽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教堂,美国历史学家希提在他的《阿拉伯通史》中写道:当他“耀武扬威地返回首都的时候,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队伍押解着一大群基督教徒战俘,他们掮着教堂的门和教堂的钟,那些门后来被安装在首都的清真大寺上,那些钟被改造成穆斯林各大建筑物的吊灯。”

阿米尔在981年自称为“阿尔·曼苏尔”,在阿拉伯语中,这是“借安拉之助而得胜者”之义,也可以翻译成“征服者”。这位曼苏尔,未必就不想把眼前的哈里发废了自己取而代之,他曾下令在货币上面铸他的名字,穿上本来只有帝王才能穿的用金线织上其名字的礼服,而且凡是枢密院发出的公文,都要加盖他的印信,而不是哈里发的。但是他最终顾忌于阿拉伯人哈里发世袭制的传统,没敢自立为哈里发。

不过,他虽不能自称哈里发,但可以建造比前任哈里发拉赫曼三世建造的扎哈拉宫(阿拉伯语“花宫”之义)更豪华的宫殿,他把这新宫殿命名为“扎希拉宫”(阿拉伯语“丽宫”之义),连发音都类似。这座宫殿,造得与前一座一样壮丽,可惜后来它们不久均毁于战火。一位在后来见证了叛乱者抢劫这座宫殿的目击者这样描述道:“当魔鬼们进入到这个曾充满了奢华与韵律的所在,只见穹顶之下的珠宝如此流光溢彩,仿佛突然间唤出了天堂。”

曼苏尔是在他第50次出征归来时,在1002年于班师途中逝世的。据说,他的愿望就是想死在沙场。这位将哈里发幽禁在内宫而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却又在西班牙穆斯林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曼苏尔的文治武功都有旷世之才,虽然他念念不忘自己的权势,却又对这个国家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

至于为什么《华尔街日报》会选他作为千年首富的第一位,这里又有太多的疑问。因为科尔多瓦王朝固然曾经非常富有,但是却很难说曼苏尔就一定富过那前后十几任的哈里发和埃米尔,尤其是那位中兴之君拉赫曼三世。但是,说曼苏尔给西方人留下最多的刺激这是肯定的,他一生中向着基督教的势力进行了那么多次征讨,而且回回取胜。虽然在中世纪,是个只靠武力说话的年代,无论基督徒还是穆斯林都是如此,但是这位曼苏尔实在在战场上太突出,从基督教徒手上拿的东西太多太著名,尤其是拆毁的那些大教堂。他可能不是最富的,却是最能抢的,难怪后来的西方人把他定义成靠抢夺起家的“征服者”。



“摩尔人”的遗产

曼苏尔在死前,立他的儿子继承自己“侍从长”职位,使这一职位成为了世袭的。他的儿子穆扎法尔还算能干,为这个王朝立过不少战功,但仅6年后,他就被自己的弟弟山朱勒毒死,后任的这位侍从长,公然宣布自己是哈里发的继任人,这下招来杀身之祸。反叛的军队不但将他杀死在城门前,而且放火烧了科尔多瓦城和那两座神话般的宫殿。科尔瓦多王朝终于败落了。

但是伊斯兰教徒们并没有马上退出西班牙。这之后又经历了数百年的反复争战。在西班牙的阿拉伯人一路退却,他们忽然意识到,他们是一个没有国家的民族,于是在格拉纳达建造了一座“红宫”,直到1492年,格拉纳达被基督教徒占领,宣告了西班牙穆斯林王国的结束。

但是,“摩尔人”却永远留在了西方人的记忆中。以中国人对“摩尔人”的印象,恐怕大多是来自莎士比亚的名剧《奥塞罗》。莎翁笔下的那位英勇善战却又因妒忌杀死了自己爱妻的悲剧主人公奥塞罗,就是位摩尔人将领。我们还记得,这位奥塞罗是位黑人,实际上,当时在北非与西班牙的“摩尔人”,是以阿拉伯人、柏柏尔人、北非的黑人组成,他们虽人种不同,但都是伊斯兰教徒。

在《奥塞罗》之前,关于摩尔人的形象已出现在法国最著名的史诗《罗兰之歌》之中,那是一部纪念法兰克的查理曼大帝与西班牙的倭马亚王朝拉赫曼一世之间战争的史诗。而到了1821年,著名德国诗人海涅的一部诗剧名为《曼苏尔》,写的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这位主人公阿尔·曼苏尔。

虽然到今天,西班牙从宗教上来说,是属于基督教范围,但这个国家是当今最具阿拉伯风情的欧洲国家。西班牙南部的科尔多瓦和格林纳达,集中了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两大文明的文化胜地,成为当今的旅游者最热衷向往的地方。

作家林达曾在《西班牙旅行笔记》中记述了他在科尔多瓦古城中感受到的震撼。科尔瓦多的主教堂原是天主教的修道院,在拉赫曼一世的时代被拆毁改建成清真寺。到了1236年,它又变成了天主教堂。林达写道:“一千年过去了,嵌入的金片银片一尘不染,仍在那里闪闪发亮。照片永远无法替代那种现场感受——整体的气氛,光影的效果,朦胧和清晰混合的感受;还有,就是色彩,是微明微暗的光在赋予色彩活的魂灵。它们活起来,开始给你讲述一段阿拉伯神灯的故事。”

当年在这里,两大宗教间的撕杀令这块土地上千千万万的人流离失所,血流成河,也产生了无数的英雄故事,仇杀传奇。而时间翻过这一页后,当年所创造的所有奇迹与财富,都变成了人类共有的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