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国外判例
案       由: 审理法院:
发布时间: 2010-03-20 16:33:03 点击次数: 0
摘            要:  
       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公共场所的自我管理方面,至少在这第一天,我是输给了这几位来自非洲的朋友的。他们有很好的修养,让我刮目相看。
简介:

人类的祖先  非洲人无日不在自救

行于思想国

 非洲人无日不在自救。这一切本是在情理之中,在预料之中的。可叹过去我所看到的非洲,只是一副沉沦的大陆的形象,一副坐等拯救者到来的形象。



 读书、写作、旅行,同时能做点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事业,这正是我所追求的美好生活。然而,在我计划的国外旅行里,有印度,有南美,却很少考虑过非洲。尽管非洲有古老的金字塔,有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但总觉得非洲仍是一片文化荒漠,是一个被荒弃与遗忘了的人类老家。不是有许多人都在重复一个话题,即“黑非洲是黑暗的非洲”吗?

 当然,我自己也很清楚,甚至未等我敲完上面这些字,便已经意识到字里行间已经透散着怎样一种难于启齿、无可救药的偏见,并暗自思忖:我之所以认为非洲“没有文化”,其一是因为我和土生土长的非洲人没有太多的接触。虽然在法国的大学城里,我和非洲学生曾经住得很近,却也似“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其二,从已知的层面来说,我所知道的非洲,不过是一个二手的、被断章取义的非洲。那里充满了战乱、饥饿、瘟疫、艾滋病,那里到处都是需要被文明世界拯救的无所事事的人们。是的,那些影像资料里,非洲的生机勃勃都让给了野生动物。

 然而,最近在欧洲的一次短暂旅行,彻底改变了我对非洲的一些偏见。当然,我所谓的这种“偏见”,在我的内心也是一种未成形的偏见。它就像一捆未扎稳的草垛,只需一阵轻风便可以吹倒了。

 今年2月底,我受邀在日内瓦参加第四届世界反对死刑大会。由于这是一次号称有1800人参与的全球性聚会,许多参会者不得不分散聚居在不同的旅馆里。我所住的地方是在日内瓦郊区的一间别墅里。据说在若干年前,别墅的主人将它捐给了一家基金会,由基金会改成了青年旅馆一样的接待站,以支持一些NGO组织的国际性会议。这是我第一次住这样的“青年旅馆”,正是由着这个机会,我和来自沙特阿拉伯、阿富汗、越南以及若干非洲国家的参会者聚在一起,往返于住所与会场之间。而与我同住一室的,是四个非洲人。除了一位布隆迪记者,其他人都来自尚未废除死刑的国家。

 坦率地说,这些非洲人给了我很好的印象,甚至让我多少有些惭愧。至少第一天是这样的。早上起来,我赶着去会场,洗完脸便出门了。晚上大家一起回到住所时,我才发现屋里只有我的床是乱的,而其他四位黑人的床却齐齐整整,衣服也挂得十分得体。第一印象是旅馆的服务人员忘了为我整理。但是,怎么可能?转念一想,就知道这是“青年旅馆”,一切还得自己动手,显然这是因为你自己忘了整理自己的东西,留得一片狼藉在此丢人现眼。想来这掀开被子走人的毛病,也是平时出差住星级宾馆留下来的吧。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公共场所的自我管理方面,至少在这第一天,我是输给了这几位来自非洲的朋友的。他们有很好的修养,让我刮目相看。

 一群人道主义者,怀着共同的理想与各自的善意,几天下来,我们的确成为朋友。他们分别来自刚果、几内亚和乍得等不同的国家,有的是无国界律师的工作人员,有的是报社的记者,有的是维权人士,但是言语之间,无不尽显人性的光辉、改变国家与社会的热忱。本来,我便是一个国界观念极其淡漠的人,此时此刻,更觉这地球之上只有一个人类大家庭,无所谓我来自东方,他们来自非洲了。尽管散会以后我们天各一方,忙着各自的事情,甚至不再联系。但是,这次短暂匆忙的聚会,的确改变了我对非洲及非洲人的印象。奇怪啊,多年以来,我怎么轻视了非洲这片曾经孕育了曼德拉的土地?

 非洲人无日不在自救。这一切本是在情理之中,在预料之中的。可叹过去我所看到的非洲,只是一副沉沦的大陆的形象,一副坐等拯救者到来的形象。其实,同在天空下,哪一片土地上没有自救者?正是他们日积跬步,让那片土地变得丰饶,变得适于人类居住,也让自己和那片土地赢得了世界的尊敬,使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其中,身体力行,并且乐见其成,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