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国外判例
案       由: 审理法院:
发布时间: 2010-06-14 09:34:12 点击次数: 0
摘            要:  
       尽管里奇曾努力劝说,但一位名叫特蕾西的女子最终还是跳下悬崖。里奇已经记不清当时情形。但特蕾西的母亲戴安娜·加丁说,她相信女儿跳崖前,里奇一直陪在身边。
简介:
悬崖无路  自杀没有一个去处

——澳大利亚男子"守崖"50年 劝阻160人跳崖

2010-06-14 05:01:32 来源: 广州日报

核心提示:“自杀崖”真实名称为“裂缝”,位于悉尼东部,是一座临海悬崖。自19世纪以来,不少人选择在这里结束生命。当地官员说,这里平均每周发生一起自杀。近50年来,当地一名男子坚持在悬崖边劝说试图自杀的人,把至少160条生命从死亡线上拉回。人们称他为“守护天使”。



“守护天使”唐·里奇

唐·里奇,现年84岁,家住“自杀崖”附近一座二层小屋,曾是一名人寿保险推销员。几十年来,他志愿在这里守望并劝阻试图自杀的人。

悉尼“自杀崖”

“自杀崖”真实名称为“裂缝”,位于悉尼东部,是一座临海悬崖。自19世纪以来,不少人选择在这里结束生命。当地官员说,这里平均每周发生一起自杀。

据新华社电 澳大利亚悉尼港附近有座“自杀崖”,平均每年大约有50人在这里跳崖自杀。

近50年来,当地一名男子坚持在悬崖边劝说试图自杀的人,把至少160条生命从死亡线上拉回。人们称他为“守护天使”。

每天早起观察

一些获救者回忆,他们站在悬崖边上,失魂落魄,正犹豫是否跳下去,突然听到一个柔和声音传来,压过海浪和海风声:

“你为什么不过来喝杯茶呢?”回过头来,他们看到一张笑脸。这张陌生人的笑脸让他们萌生出生活的希望。


他叫唐·里奇,现年84岁,家住“自杀崖”附近一座二层小屋,曾是一名人寿保险推销员。几十年来,他志愿在这里守望并劝阻试图自杀的人。

每天早晨,里奇起床后第一件事是到位于二层的卧室窗前观察“自杀崖”。如果发现有人站在距离悬崖非常近的地方,他就会冲过去。

“你不能仅仅坐在那里观望,”里奇说,“你得试着拯救他们。就这么简单。”悬崖边护栏高度仅约一米,容易翻过。

年轻时,里奇时常翻过护栏,把试图自杀的人拽回来,他的妻子莫娅则报警求援。

凭着年轻力壮,里奇能成功救下一些即将跳下悬崖的人,随后把他们带回家,喝点东西,压压惊。

为救人差点送命

有一次,里奇差点搭上自己的性命。

一张当地摄影师数十年前抓拍的照片显示,里奇费力阻拦一名妇女跳崖,只身挡在她和深渊之间,距离悬崖边缘仅有几厘米。

如果这名妇女最终跳下,里奇恐怕得和她同归于尽。

里奇后来改变方式,与试图自杀者保持“安全距离”,但仍然愿意倾听对方诉说。

也曾劝阻失败

据新华社电 里奇有过失败。

2005年,尽管里奇曾努力劝说,但一位名叫特蕾西的女子最终还是跳下悬崖。里奇已经记不清当时情形。但特蕾西的母亲戴安娜·加丁说,她相信女儿跳崖前,里奇一直陪在身边。

她说,女儿生命最后时刻,能体会到里奇带来的温暖,令她感到宽慰。

里奇说,自己从不试图给对方提供忠告、建议或窥探什么,只是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微笑,问对方是否愿意聊聊,邀请他们到家里喝杯茶。

前不久,伍拉勒地区议会把“2010年度公民”奖授予里奇夫妇。

“简单友好”最管用

据新华社电 “自杀崖”真实名称为“裂缝”,位于悉尼东部,是一座临海悬崖。自19世纪以来,不少人选择在这里结束生命。当地官员说,这里平均每周发生一起自杀。

里奇说,一些人试图自杀是因为难以忍受痛苦,包括身体和精神疾病。美联社认为,尽管自杀者动机不尽相同,但像里奇那样的简单友好确能起到惊人效果。

心理专家习惯以一名自杀者在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留下的纸条为例。这名男子名为凯文·海因斯,2000年跳下金门大桥,时年19岁。他在绝笔书中写道:“如果有人在我去大桥的路上朝我微笑,我就不跳。”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心理学教授戈登·帕克说,像里奇那样倾听心声,能使许多试图自杀的人忘记眼前痛苦。

劝阻方法:

只给微笑和茶

“自杀者”站在悬崖边上,失魂落魄,正犹豫是否跳下去,突然听到一个柔和声音传来,压过海浪和海风声:

“你为什么不过来喝杯茶呢?”

回过头来,他们看到一张笑脸。

我从不试图给对方提供忠告、建议或窥探什么,只是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微笑,问对方是否愿意聊聊,邀请他们到家里喝杯茶。

——“守护天使”唐·里奇

(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