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国判例
太平公主 血管里流淌的是谁的血
案       由: 审理法院:
发布时间: 2010-06-16 08:47:56 点击次数: 0
摘            要:  
       太平公主正在她的豪华府第做着美梦,忽听情况变化,吓得逃入山寺。三天后当她胆战心惊地潜回家中时,等待她的只是一纸赐死于家的诏令。公主长叹一声,带着无尽的遗憾结束了她的一生。
简介:
 太平公主  血管里流淌的是谁的血

在唐都长安,绿树林中掩映着一座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的府第,它的主人就是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亲生女儿。她芳额广颐,机敏且尚谋略。武则天执政末年(704),公主因谋诛佞臣张易之、张昌宗有功,加封号镇国太平公主。710年,公主与平王李隆基合力粉碎了韦后集团的阴谋,并拥立项王李旦(睿宗)登基。太平公主因屡建功勋而威震天下,她的三个儿子皆封为王,其所食封邑达万户之多,居处奉养,堪舆皇宫媲美。特别是睿宗对胞妹犹为尊重,视为辅弼,常与之商议朝廷大政。每逢宰相奏事,睿宗往往先问:“与太平公主商量过了吗?”然后才表示可否。对于公主所提的建议或请求,睿宗一概言听计从。当时天下之士,无论地位多么卑微,若能得到公主的赏识,顷刻便可平步青云,享受高官厚禄。因而趋炎附势,奔走其门者络绎不绝。公主则乘机扶植自己的党羽。

太平公主是个权利欲极强的女人,她的血管中流淌着武则天的热血。她希望通过立一个愚昧懦弱太子的办法,来巩固并扩张自己的权势。而今在她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却面临着一个严重障碍,这就是现任太子李隆基。
李隆基是睿宗的第三个儿子。他仪范伟丽,智勇双全。在消灭韦后集团并肃清武氏势力的斗争中,李隆基功勋卓著,捍卫了大唐社稷,因而深受群臣的爱戴,被拥立为太子。太平公主心里非常清楚:若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得将李隆基拉下太子的宝座。为此公主真是费尽了心机。她一面指示亲信在朝廷中散布流言,说什么李隆基不是长子,不当立为太子。一面又频频入宫向睿宗打小报告,企图离间睿宗父子关系,从而动摇太子的地位。然而她的这些行为都未能奏效。

太平公主并未就此罢休。一天,她特意乘辇邀请宰相到范门内议事,明确提出了易置太子之事。在场的大臣都大为惊讶,宋璟大声抗议:“东宫太子有功于天下,堪当宋庙社稷之主,公主为何提这样的建议?!”公主一时语塞,只得愤然而退。

宋璟和姚崇看到太平公主一心要废掉太子,深为国家前途而担忧,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他俩秘密朝见睿宗,恳切地请求他将太平公主安置到东都洛阳,以确保太子地位的巩固。睿宗听后不快地说:“我只有太平公主一个亲妹妹,怎忍心将她远置东都?!”

这件事情还未了解,睿宗又对左右大臣说:“术者告诉我五天之内将有急兵入宫,你们替我加强防备。”张说回答道:“这一定是进谗之人想要离间东宫,希望陛下让太子监国,那么流言就会自然平息。”睿宗觉得言之有理,就将太平公主安置到蒲州去了。接着又下诏让太子监国,六品以下官员的任免及徒罪以下的惩处,均由太子处分。

不久,太平公主得知了事情经过,又气又急,便把责任全部加到太子身上。太子深恐睿宗迁怒于己,赶紧上了一个奏章,请求将宋璟和姚崇以离间姑兄的罪名,严厉处置。于是姚宋两人都被贬出京城。朝廷由于失去了两位贤能的宰相,纲纪又陷入了紊乱之中。

睿宗自知无力改变现状,便于711年四月召集三品以上大臣,宣布想要传位太子。太子闻讯,急忙让东宫右庶子李景伯坚决推辞,睿宗不同意,太平公主的党羽殿中侍御史和逢尧也极力反对,他说:“陛下年富力强,正为四海所依仰,企能仓促退位?”睿宗这才改变主意,下诏令太子处理一切政事,军旅死刑及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都要先与太子商议,然后再向他申奏。

太平公主到蒲州三个月后,由于太子的奏请而返回京师。公主对太子仍然耿耿于怀,想方设法要拔掉这颗眼中钉。她授意睿宗罢免了倾向太子的张说等人,然后将自己的亲信纷纷提拔为宰相。当时的宰相七人中,崔湜、窦怀贞、岑义、肃至忠都出自公主之门,只有郭元振、魏知古、陆象先三人例外。朝中文武大臣也大半依附于她,在公主周围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

公主暗中指示术者告诉睿宗说:“近日天上出现了标志除旧迎新的彗星,而且代表皇帝和太子的星座都发生了变化,看来皇太子就要成为天子了。陛下,您可要当机立断啊!”睿宗听后镇静地说:“为了避免灾难的降临,我已决议将皇位传于太子。”公主本想借星象迷信,挑拨李氏父子关系,使睿宗怒而废太子,谁知反而弄巧成拙。她慌忙带着一帮心腹大臣到睿宗面前极力劝谏,睿宗仍然坚持己见。太子听说后,急冲冲奔走大殿,跪在地上不住地叩头,坚决辞不从命。睿宗见状大声说:“我将皇位传于你,是为了让社稷转危为安。我知道你是孝子,但又何必等我死后才即位呢!”太子只得含泪告退。

眼见太子登基已成定局,太平公主还不死心,她又居心叵测地劝说睿宗传位后不可大权旁落,所以玄宗即位初期,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以及重大刑政处置,仍由太上皇睿宗定夺。

太平公主依仗太上皇的势力,继续擅权用事,同时加紧了反叛的步伐。

713年六月,太平公主的府第显得异常忙碌。宰相窦怀贞、岑义、萧至忠、崔湜、左羽林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李慈等,频频往来其间,与公主密谋废立皇帝之事。

玄宗的臣僚觉察了太平公主反叛的阴谋,他们纷纷劝说玄宗及早剪除太平公主的势力。中书侍郎王琚说:“事情已迫在眉睫,不得不赶快采取军事行动》”左丞相张说此时远在东都,他特意派人献给玄宗一把佩刀,暗示他当机立断。玄宗对于太平公主的胡作非为早就义愤填膺,他何尝不想这样,只因还未想出万全之计,所以迟迟未下命令。在这关键时刻,荆州长史崔日用上朝奏事,他言辞恳切地说:“太平公主的谋逆之心由来已久。过去陛下在东宫当太子,是臣子身份,如果想讨伐她,就不得不运用计谋。现在您已是一国之君,只须下一道命令,谁敢违抗?万一奸凶得志,后悔可就来不及了。”玄宗忧虑地说:“你的话言之有理,只恐怕这样会惊动太上皇啊!”崔日用答道:“天子的孝道体现在安定天下。如果奸人得道,社稷就会危险,到那时,还谈什么孝道呢?请陛下先安定北军,然后处置逆党,这样就不会使太上皇受惊了。”玄宗听了很满意,当即将他任命为吏部侍郎。

几天以后的一个中午,连日操劳的玄宗抵不住阵阵袭来的倦意,和衣而卧。朦胧中忽听禀告:“陛下,宰相魏知古有急事求见。”玄宗急忙起身,将魏知古迎进内室。魏知古急切地告诉玄宗:“陛下,我已得到可靠消息,太平公主将于七月四日作乱。届时常元楷李慈率羽林兵突出武德殿,窦怀贞、萧至忠、岑义等在南牙举兵接应。”玄宗听罢,睡意顿消,他立即召集宰相郭元振、龙武将军王毛仲、尚乘奉御王守一、内给事高力士等商量具体行动步骤,最后定于太平公主发难的前一天举兵。望着这些为国效忠的大臣,玄宗的心里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七月三日,玄宗从王毛仲处取闲厩马及兵士三百余人,率领王守一、高力士等亲信数十人,从武德殿进入虔化门,召常元楷和李慈,两人不知情况有变,应召前来即被斩杀。又擒萧至忠、岑义于朝堂,皆处死。窦怀贞逃入京城沟中,畏罪自缢而死。

太上皇听到这一变故,慌忙登上承天楼。郭元振立即前来奏曰:“这是皇帝奉太上皇之命诛窦怀贞等叛逆。”一切都按计划完成后,玄宗来到承天楼谒见。太上皇见事以如此,只好顺水推舟,下诰给窦怀贞等定罪。

第二天,太上皇下令:“从今以后,军国政刑,一切听从皇帝处分,”然后徙居百福殿。至此政权全部归属玄宗。

太平公主正在她的豪华府第做着美梦,忽听情况变化,吓得逃入山寺。三天后当她胆战心惊地潜回家中时,等待她的只是一纸赐死于家的诏令。公主长叹一声,带着无尽的遗憾结束了她的一生。公主诸子及党羽被诛者达数十人,财产也被全部没收。

太平公主势力的彻底消灭,标志着朝廷长期动荡局面的结束,唐王朝从此揭开了开元盛世的辉煌篇章。
(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