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国外判例
案       由: 审理法院:
发布时间: 2010-07-16 08:58:45 点击次数: 0
摘            要:  
       当“英德大战”中兰帕德“进球”时,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正在布隆方丹自由州球场简陋的主席台上,但他跟助理裁判埃斯皮诺萨一样没有看到那粒“进球”——
简介:
足球绝杀  让世界球迷义愤填膺 

在刚刚结束的世界杯上,对于裁判的争议似乎从未停止。特别是1/8决赛英格兰与德国队的对决:英格兰在1:2落后的情况下奋起直追,兰帕德在禁区弧内挑射打中横梁明显越过门线,却因边裁的错误提醒导致这粒进球最终被判罚“未能越过门线”,这次误判也被媒体称为“世纪性的误判”。德国人或许在暗自庆幸——如果今年3月份国际足联决定使用他们发明的“门线技术”的话,德国毫无疑问将被扳平比分。



英格兰足协曾投票否决门线技术

关于门线技术引用的呼声在英格兰与德国小组赛结束后达到了顶峰。事实上早在2005年,一场托特纳姆热刺与曼联的英超比赛赛后,因为裁判和边裁均未看到球过门线,热刺队在最后一分钟的进球被判无效。此事引发FIFA开始对引入门线技术进行思考,并在秘鲁的U-17世界杯和2007年青少年比赛中进行测试。然而2008年,布拉特拒绝了该系统并声称该技术“只有”95%的准确率。2010年3月,国际足协理事会通过投票以6-2的结果决定永久放弃使用该项技术,有意思的是,其中两枚反对票是由苏格兰和英格兰足协投出的。

FIFA的改革契机

在外界的强大压力下,国际足联秘书长杰罗姆-瓦尔科透露将会在12个月内做出是否引入门线技术的决定。国际足联正考虑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引入在网球和板球赛中被广泛使用的鹰眼技术,另一种是借助德国公司提供的门线技术。鹰眼技术的弊端在于,裁判必须中断比赛去看比赛录像,这会使比赛的连贯性受到破坏。门线技术方案是在比赛用球中装上芯片,一旦皮球越过门线,裁判就会得到提示。 但是不管怎样,新一代科技手段都开始浮出水面成为绿茵场上值得期待和信赖的得力工具,它们将会在遇到这类“世纪性误判”的时候显示自己的客观、公正,尽管目前看来它们的现状也许并非百分百完美,但只要给予它们成长、应用的机会,它们就会更有力地杀死误判。

“门线技术”是德国公司CAIROS的研究项目,在世界杯比赛中当兰帕德射门过线后,该公司宣传总监布劳恩说他的第一反应是:“幸好没用门线技术啊!”门线技术究竟是什么面目?CAIROS公司已给我们展示出清晰答案,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反对利用科技手段杀死足球赛事中的误判的“保守派”们又提出了怎样的站不住脚的悖论。

悖论一:该技术不成熟至于应用

在发生裁判错判时间之后,国际足联面临舆论压力之大,以至于布拉特对与鹰眼和边线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的拒绝态度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认为鹰眼和边线技术目前来说还不够成熟、精确、简便,而且只有在争议较大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

国际足联不曾给门线技术应用机会

其实早在10年前,国际足联就打算给足球增加一些辅助科技手段。而为了解决球是否越过线这一问题,国际足联委托阿迪达斯公司从2004年开始尝试研制了一款带有微处理芯片的足球(即智能球),当球整体越过门线的时候,门柱旁和球门线上的感应器将得到信号,从而帮助裁判确认进球有效,该款足球已于2005年9月在秘鲁举行的17岁以下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上正式亮相过。但从实验的效果来看,还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可靠,从此国际足联就已经明确表示搁置对智能球和引进门线科技的讨论,国际足联并没有拿出强有力的证据来验证门线技术等是不够成熟和精确的,也不曾给这些新技术一个试验和尝试的机会,就这样将其扼杀在今年的世界杯之前。

悖论二:高科技手段不可介入“全是人的运动”

面对门线技术等高科技在足球比赛中的运用,反对者的声音非常明确。2010年3月份,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国际足联秘书长就门线技术的被禁用反问媒体记者:“为什么我们要让技术进入一个主要是由人(球员和裁判)组成的运动呢?”不能让高科技介入人组成的运动,这是站不住脚的毫无逻辑可言的保守派的主要态度。

高科技手段是在人“分神乏术”时的有力补充

据媒体爆料,当“英德大战”中兰帕德“进球”时,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正在布隆方丹自由州球场简陋的主席台上,但他跟助理裁判埃斯皮诺萨一样没有看到那粒“进球”:当时,这位国际足联主席正忙着问身边的同伴“谁有诺基亚N95的充电器”。而布拉特本人并非现代社会的保守分子,这位74岁的老人在南非世界杯开始之前一天,开通了自己的推特。

悖论三:高科技设备普及成本太高

布拉特一直坚持他在今年3月国际足联理事会做出“不引入电子裁判”决定后的肯定表态,并解释说国际足联支持这一决定的理由除了坚持“以人为本”之外,还有一条重要原因那就是:高科技设备的普及、应用和维护成本过于高昂。

布拉特恩准成本更高昂的“地冷空调”

其实,比电视回放技术更难、成本更高的科技,都被布拉特恩准,有可能在世界杯上应用:卡塔尔正申办2022年世界杯,在这个夏季地面平均温度高达近50℃的国度,如何为球场、球员和球迷降温,成为最棘手的问题。据申办方透露,他们将在所有的球场和球迷公园安装“地冷空调”,强行将温度降到适合比赛的26℃左右。此外,国际足联花在29位主裁判和58名助理裁判身上的钱已近5000万美元。

“门线技术”和“智能球”的实现还有待时日,但“鹰眼系统”已经在诸多体育竞技赛事中发力。鹰眼技术的弊端在于,裁判必须中断比赛去看比赛录像,这会使比赛的连贯性受到破坏。但事实上,从鹰眼开始抓取第一个动作到输出到大屏幕上的3D画面,最多只需要10秒钟。如果足球和网球一样赋予每队每场比赛2次挑战鹰眼的机会,比赛的流畅性应该不会被过分影响。


网球赛场上“鹰眼技术”已经得到成功应用

“鹰眼系统”通过10台安放在不同位置的高速摄像机全息捕捉网球运动的基本数据,再通过电脑成像技术,重建与合成网球飞行轨迹的三维图像。


鹰眼系统:已大范围应用于网球排球和击剑

“鹰眼系统”这项技术早在2001年初问世时便获得了英国皇家电视协会颁发的科技革新奖,2003年又因广泛使用于网球转播而获全美电视最高奖艾美奖的“杰出科技贡献奖”,2005年,鹰眼开始应用在多项体育比赛中。鹰眼系统的全称是“运动轨迹测量即时回放系统”。

鹰眼在各个球类运动中使用的较为普遍,2006年大满贯赛事美网公开赛首次引进鹰眼,有评论认为这对一场比赛有十几次压线判罚的网球赛事来说,是一次伟大的革命,之后中网公开赛也开始使用该系统。在排球领域,2009年波兰男排联赛首次使用鹰眼系统成功之后,国际排联正在考虑是否要在今年的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引进该系统。为提高判罚的准确性、公正性,国际剑联于2006年的击剑世锦赛上将“鹰眼”正式投入使用;2007年,国内击剑比赛也开始陆续使用“鹰眼”装置。

挑战鹰眼会将足球比赛碎片化?

随着电视转播技术的发展,观众们对比赛细节了解远甚于在场上的裁判,因此,国际足联才规定,现场一旦涉及犯规将不回放慢镜头。事实上,电视回放系统引入足球比赛存在一个关键性问题:足球是“毛时间运动”,不像篮球等这些“净时间运动”,暂停是比赛的有机组成部分。设想如果裁判通过电视回放合计具体某个动作是否犯规花去10分钟,难道半场补时要长达15分钟?这还是足球比赛吗?因此保持比赛连贯性是国际足联不在比赛中引入电视回放判罚的重要原因。

但目前用在网球比赛中的慢镜头回放,从鹰眼开始抓取第一个动作到输出到大屏幕上的3D画面,最多只需要10秒钟。根据目前已经大范围使用的网球赛事中的鹰眼系统来看,一场比赛中,运动员只有两次可以“挑战”裁判的机会,如果球员申请镜头回放并证明自己其实是被误判之后,才可以保留这次挑战机会,也就是说,网球赛中的叫停不可能应对每个回合,相对争夺进球更激烈的足球比赛,这一点时间应该是更有保证。


  80年的世界杯历史,也是80年的裁判制度史。足球高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了,球场也越来越漂亮了,草皮也越来越好了,但裁判一直都是备受争议的焦点:裁判制度却一直不能与时俱进。怎样帮助裁判?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给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多一些的应用和试验空间,不要因循守旧也不要因一次两次的实验不够完美而因噎废食,足球的魅力不会因科技的介入而褪色;世界杯的宗旨是公平竞赛,当误判已经开始干扰正常比赛结果的时候,公平竞赛的原则就已经被践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