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国判例
高国潮教授 悲伤的人戴罪辞世
案       由: 审理法院:
发布时间: 2013-05-24 16:09:07 点击次数: 0
摘            要:  
       2002年1月15日,李经纬送别自己一手创办的健力宝。在当时的新闻发布会上,他含泪仰天,不发一语,令观者动容。 

简介:
高国潮教授  悲伤的人戴罪辞世

一个时代的荣耀与伤害 标本李经纬

记者 陈新焱

发自:佛山三水 2013-05-24 09:22:11 来源:南方周末



2002年1月15日,李经纬送别自己一手创办的健力宝。在当时的新闻发布会上,他含泪仰天,不发一语,令观者动容。

李经纬作为改革开放后的著名企业家闻名,却因“国家工作人员”身份而获贪污罪。74岁,他戴罪离世。

中国的开放与转轨进程,给了这个遗腹子绝佳的机会,凭借勤奋与聪明,创办健力宝并将其推上中国饮料第一品牌宝座。但转轨中的模糊与复杂,也给他带来巨大伤害,被迫黯然离开倾尽心力18年的这家国企,并致身陷囫囵。

他的葬礼,没有悼词,吊唁者也没有头衔。

如果你知道李经纬和他一手创立的健力宝曾经何等声名赫赫,便会明白这场葬礼的低调与安静,是多么巨大的反差。2013年4月26日,广东佛山市三水区殡仪馆。追悼会时间不长,曾经的体操王子李宁,头发花白,一身黑衣,依三水风俗手持黑伞,腕戴毛巾,紧立在家属们身后。他双手合十,泪水潸然,默哀时刻长时间低头闭目,一遍又一遍90度鞠躬。

得到李经纬病逝的消息时,李宁正在韩国,他立即直奔三水,到达当晚就彻夜守灵。治丧期间,李宁极为低调,但里外应对,不难见其处处自执“长子之礼”。曾有消息说他将发表悼词,但最终却未置一词。

事实上,整场葬礼,没有悼词,仅仅只有李经纬长子代表亲属致答谢词。

整场葬礼,也没有头衔。吊唁者名单按界别分类,直接宣读姓名:文艺界……体育界……

李经纬的灵堂,设在三水一栋破旧的单元楼内。那是他最早的家,就在区政府对面,从马路上要穿过一条小巷才能走到,楼道口的铁门,锈迹斑斑。李家在四楼。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但水泥楼梯两人并排走都嫌挤。堂屋里挤满了身披白衣的家属们,而李经纬的遗照只能干脆放在地上。曾经住在李家楼下的萧月兴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栋楼是上世纪90年代一些干部一起集资盖的,李家分到一套,她家也分了一套。1998年前后,萧月兴将她家的那套卖给了李经纬,“他当时说,两个儿子,一人一套”。

后来,李经纬在三水和广州也各买了房子。而在百年之后,他最终选择叶落归根,回到这里。曾经名震全国的企业家李经纬,就这样,在74岁以戴罪之身离世——2002年李经纬因涉嫌贪污而被罢免全国人大代表职务,被监视居住;十年之后,2011年,他被以贪污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5年。

在最好的时候,做好了准备
彼时广东正被时代推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而包括电视、冰箱、啤酒等在内的轻工业,则是开放前沿的前沿。在一个开放之地,遗腹子李经纬所有的聪明与勤奋都得到了爆发。

“我从心里尊敬他。”李经纬的辩护律师王波当年为其做的是无罪辩护。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从业二十多年,我一直是个很理性的人,这次却很感性。你无法想象在改革开放的那个年代,他曾经带给我们多少精神激励。他就像一面旗帜。”

王波是广州市律师协会会长、金鹏律师事务所合伙人。1993年,邓小平南巡后他辞职下海,成立广州第一家私营律所。彼时,健力宝正如日中天,被称为“东方魔水”。而李经纬,也光环笼罩,其创业故事,被媒体广为宣传。

1939年,李经纬出生于广东三水区白坭镇。他的早年经历,鲜为人知。他的表弟——也是健力宝不可忽略的功臣——区盛联回忆说,表哥是遗腹子,父亲死于战乱,母亲生下他后便去了广州并且改嫁,因无力抚养,将李经纬送到孤儿院。十多岁时,李经纬跟广州一位远房亲戚学修水电,“经常是一手扛着梯子,一手骑着单车在街上跑”。

区盛联的母亲与李经纬的母亲是亲姐妹,当李母去世后,区家就成了李经纬仅有的至亲。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到三水,寄住区家彼时区家家境不错,父母开铺卖布,包括区盛联在内共有12个子女。没上过一天学的李经纬帮不上忙,只能挑水。“他当时在我们家算是工人。”区盛联说。区比李经纬小四岁,总是一口一个“纬哥”,很亲近。在区的印象中,表哥除了爱交朋友,小时候没什么特别。

1954年,15岁的李经纬在三水县印刷厂当起排版学徒工,一边拣字一边学认了一些字,几年之后,竟然当上了副厂长。李经纬喜欢篮球,区盛联喜欢乒乓球,谁也没想到,日后他们的一生以及健力宝的命运,都因了儿时爱好的机缘。

在印刷厂待了7年后,李经纬因为在篮球场结识三水县武装部一位领导,被提到县体委当副主任。一干便是十多年。穷苦出身,和底层的磨难,让李经纬异常努力。那种努力,许多人看在眼里,至今印象深刻。李经纬的知交密友、现年81岁的梁晃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就是那时候相熟的。当时他在粮食局工作,经常去体委打球。有一次球赛,看到身为体委副主任的李经纬一直站在场外给运动员们提鞋,让他对这人另眼相看,便主动和他交朋友。

相熟后,他们往来频繁。彼时粮食紧张,按票定量供应,而运动员的食量大过常人,常常吃不饱。李经纬便问梁晃有没有解决办法,梁想了想,如果把大米换成米碎,可以变成双倍的量。李经纬便托他时不时换一些米碎,和大米一起煮,让运动员们吃上了饱饭。

1973年,32岁的李经纬被平调到濒临倒闭的三水酒厂当副厂长。在当时,这实在称不上是一桩好事。不过,命运其实让他赶上了好时候。日后人们会发现,这段时间成为中国企业史上不可忽略的节点,正是1980年代初期,集中诞生了联想、海尔、万科等一大批知名企业。

因为地理位置天然是中国跟世界接触最重要的窗口,彼时广东正被时代推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而包括电视、冰箱、啤酒等在内的轻工业,则是开放前沿的前沿——中国第六、第七个五年计划(1981-1990年)均提出,集中对消费品工业进行投资。在广州,从1978年开始的5年里,轻工业产值就增加了一倍。

在一个相对开放之地,李经纬所有的聪明与勤奋都得到了爆发。梁晃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李经纬先是做米酒,带着厂里几个年轻人,背着酒沿着邻近的佛山、广州等城市一个一个酒楼地推销。后来他又鼓捣出“猫头鹰”牌礼品酒和“强力”牌啤酒,凭着同样的办法,硬是将这两种酒打造成当地的“名酒”。

然而,所有这些,仿佛都只是为了准备日后的一项大事业:健力宝。

穿针引线与28万元大冒险
最后的罐装过程更有趣:通过健力宝一位总工程师的老同学关系,首批200箱健力宝,是在其后来重要的竞争对手——深圳百事可乐公司的生产线上偷偷完成罐装的。关于健力宝是怎么诞生的,坊间流传着多个版本,在区盛联看来,那都是“神化”。

真实的故事是: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体委为改变中国体育科学研究的落后状况,专门向国内各研究院所下达一批研究项目,其中包括运动型饮料。随后,广州体育科学研究所研发出一种“药水”,可以让运动员迅速恢复体力。

领衔这项研究的是欧阳孝、黄协荣、陈新凎等几位教授和研究员。成果出来后,他们找到广州当时最大的汽水生产商亚洲汽水厂,想合作生产,但被拒绝。接着又找了当地啤酒厂,还是拒绝——即便是现在,科技成果如何转化成产品依然是一个普遍难题,更何况改革开放初期。

一次聊天时,欧阳孝无意中和当时在广东省乒乓球队任主教练的区盛联聊起来,区当即说,“我表哥在三水搞酒厂,你们要不要去试试?”

欧阳孝、黄协荣等一行五人,坐着公共汽车就去了三水酒厂。双方一拍即合,李经纬答应提供资金支持。

其实,当时的三水酒厂并不富裕。区盛联至今依然清晰记得酒厂如何之破:地是不平的,客人来了坐的是条凳,连个靠背椅都没有。

但李经纬非常珍惜这次机遇,每次科研人员下厂,都好吃好喝地招待。区盛联开玩笑说:“当时我真担心,把这个小破厂给吃穷了。”

研发组成员之一、时任药剂师的黄协荣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前后花了三个多月,做了一百三十多个试验,最终获得满意的结果,做出了健力宝汽水。

不过,怎么卖出去,大家都没底。此时,体委副主任的经历给李经纬带来了福音——他从体育系统获得消息,国家体委正在为首次出征洛杉矶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准备饮料。但是,初步选定的饮料就有四五种,健力宝作为“新兵”,要想获得青睐并非易事。

恰在这前后,区盛联调到广东省体委外事处,他了解到,第11届亚洲足联代表大会将在广州白天鹅宾馆召开。新的机会近在咫尺,通过他的再次牵线,健力宝可以送到亚足联会议上。

但这个想法却遭到了反对,厂里很多人不理解:饮料与足球会议有什么关系?健力宝刚刚问世,一分钱还没赚,为什么要先让那些不相干的洋人白吃白喝?但李经纬坚持。几天内,设计商标、题写名字、工商登记,一切迅速完成。李的强硬,可见一斑。他在日后多年,也始终保持着对健力宝的这种强大控制力。

李经纬的新想法与让想法落地的能力,也从彼时就露出端倪——他提出一个大胆建议,用当时极为新潮的易拉罐包装健力宝。那时候国内尚无一家易拉罐生产企业,而三水酒厂也没有这种罐装线。但后来,李经纬硬是说动一家香港企业,在距亚足联大会开幕仅有3天的时候为健力宝定制生产了小批量的易拉罐。

最后的罐装过程更有趣:通过健力宝一位总工程师的老同学关系,首批200箱健力宝的罐装,是在其后来重要的竞争对手——深圳百事可乐公司的生产线上偷偷完成的。黄协荣全程参与了那次“秘密行动”。他回忆说,为了不泄密,饮料是先在三水配好,再拉到深圳去的,“罐装时的工人,也用的是自己人”。

凭着亚足联会议上的这招“隔山打牛”,刚刚诞生的健力宝成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首选饮料,并在1984年8月随着中国队的出色成绩而大放异彩。特别是当健力宝赞助的中国女排击败东道主美国队,实现“三连冠”时,形容健力宝为“东方魔水”的新闻全球疯传,这种橙黄色碳酸饮料一夜成名。

人们后来才知道,健力宝这是一次多么孤注一掷的冒险。健力宝的初始资金总共只有28万元,而且这28万元还是一笔贷款,本来是用于为强力啤酒购买机器设备的。但这笔钱,最终被李经纬全数砸到奥运会上。毫无疑问,这在当时堪称惊世之举。

没有人知道李经纬如何作出并且坚持了这么疯狂的计划。后来,健力宝成功之后,有人提议定个开张日子,李脱口便说:“就8月28日吧,我们靠28万元起家,8月份在奥运会亮相。是个纪念。”

于是这一天就成了健力宝的生日,沿袭至今。

1988年末,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亚洲问题专家傅高义,在经过8个月的实地调查后,写了一本《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李经纬和健力宝的故事,在书中被专门着墨。

“健力宝是中国传统关系孕育出来的现代产品,而李经纬则是导演这一成就的魔法师。”傅高义如此评价。在他看来,健力宝的开创,是在缺乏现代效率、管理、组织等概念的情况下,“通过个人穿针引线带来的成功”。

活在“活水”之中
“这就是没读书的好处,没有条条框框。”

那真是一个神奇的时代,四野都透着一种冻僵之后回春的生机勃勃。“先行一步,敢闯敢试”这句著名的口号激荡在珠江三角洲,最先建立特区,最先取消“鱼票”放开当地人爱吃的鲜鱼的价格……广东在市场经济的暖流中一天比一天“活”起来。

李经纬,活在这潭无边“活水”中。

洛杉矶奥运会后,甜蜜的麻烦随之而来,国家队的队员们纷纷要求喝健力宝。

当时国家13支运动队,每年饮料费6000元,摊下来只够每人每年一箱健力宝。如果健力宝要赞助,一年得送出去26万元的货。

当时健力宝公司账面销售利润不过几万元,李经纬们出差也只能睡招待所的地下室。这么大手笔的赞助,不可能获得三水上下的应允——要知道,酒厂毕竟还是国企,钱不能乱花,而此前的奥运会赞助已经在当地掀起狂澜,非议者众。

区盛联回忆说,一开始李经纬也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干脆“先斩后奏”,签下赞助协议。幸运的是,中国女排、乒乓球等运动项目在国内和国际比赛上接连大放异彩,健力宝随之声名鹊起。1987年,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在广州举行,此前区盛联恰好调入六运会的集资处。尝到赞助体育赛事甜头的李经纬再出大手笔,以250万元的价格买下六运会的饮料专用权。

这250万元,相当于当时三水县几家大企业加起来的全年利润,而健力宝自身还在偿还买设备和基建欠下的贷款,盈利并不多。李经纬由此引来三水上下批评一片。然而,六运会结束不久,健力宝举行订货会。才开了两个钟头,订单就达2亿元。

三年后,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故事再次重演。李经纬再次顶住压力,以一千多万元的代价成为第一家赞助亚运会且赞助额最高的中国企业。故事的结果,李经纬再次赌赢了——1990年,在郑州举行的全国糖酒商品秋季订货会上,健力宝的订单几天之内就高达7.5亿元,占整个订货会合同金额的1/4。

以“健力宝”命名的赛事,此后便从围棋、跳水一直蔓延到健美、桥牌等各个运动场;冠以“健力宝”名头的运动队,也从广东省乒乓球队、广东省田径队等向其他省份与领域扩张,甚至包括一支名叫西安水电学院足球队的业余队。

李经纬的新想法并不仅仅止于体育营销。1990年代,他还搞出了一件让全国上下一起着魔的事情——“拉环有奖”促销。这个游戏在中国城乡获得巨大成功,几乎成为那个年代的一种标志性集体记忆。尤其让人意外的是,“健力宝拉环”成为很多乡村骗子的著名道具:在长途汽车上,他们往往惊呼自己刚刚拉开的健力宝,中了5万元巨奖,然后将之低价转卖给贪小便宜的同车乘客。

整整十年里,这个愚蠢的诈骗游戏一直在全国各地的城乡上演着。《健力宝报》记载,拿着假奖环到总部来兑奖的人络绎不绝,有时一天多达数十人,而且都是5万元的一等奖,“每个人都像着魔似的,哭的、骂的、闹的、静坐的……把健力宝的兑奖办公室闹得沸沸扬扬,不得安宁……”

因为李经纬的类似“突发奇想”,健力宝开了不少先河。比如,健力宝也是国内最早设立公关部的企业之一——区盛联说,1984年,健力宝刚诞生不久,在一次厂领导讨论经营的会议快要结束时,李经纬突然提出:“国家有个外交部,我们搞个公关部,专门搞关系。”

公共关系这个新名词,上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从国外传入,得到广泛认知则是1990年代后期的事情。但没上过学的李经纬,却靠着自己的敏感,成为公共关系在中国最早的实践者——让世界超级球星苏格拉底为首的巴西足球队身穿健力宝球衣参赛,让美国著名的哈林男子篮球队在万里长城上喝“健力宝”,邀请“体操王子”李宁、著名女科学家金庆民加盟健力宝并出任总经理特别助理,聘“棋圣”聂卫平、“乒坛大姐大”邓亚萍为高级顾问,聘请一些离退休老干部出任公司顾问……“他的思维基本不受限制,这就是没读书的好处,没有条条框框。”区盛联调侃道。

就在这些异想天开和大胆冒险中,健力宝红得发紫。那时候健力宝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从王波至今难忘的一个细节可以看出来——1990年代初,他第一次接待远道而来的女朋友,就是特意买了一瓶健力宝,小心而满足地两个人一起分着喝。因为紧俏,不少人托区盛联找表哥要货,一张批条能被炒到几万块。但李经纬在这事上非常绝情,“他说,你来我请你吃饭可以,但找我拿货,不行”。

1984年,健力宝销售额345万元,第二年翻了四倍多,第三年1.3亿,此后十年一路飙升到超过50亿元,并且多年来一直占据“民族饮料第一品牌”的宝座。李经纬去世当日,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的唁电如此回顾:“从1991年至1996年,健力宝集团囊括全国饮料行业产品、销量、利税到利润的所有第一名。”

而李经纬一直牢牢控制着这家迅速膨胀的公司。鼎盛时期,他毫不犹豫地决定在纽约买下帝国大厦的整整一层。1997年,他执意改变健力宝偏居三水一隅的小格局,在广州建一座高达38层的健力宝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