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国判例
田继红律师 徽州民居怎一个都是文物
案       由: 审理法院:
发布时间: 2013-05-25 12:09:16 点击次数: 0
摘            要:  
       20年前,他买了10栋徽派古建筑,包括厅堂、戏台、凉亭等,本想找块地把老房子重新建好让爸妈住,不料爸妈在十多年内相继离开,这些建筑构件便一直躺在仓库里成为白蚁的食粮。
简介:
田继红律师  徽州民居怎一个都是文物

——成龙捐赠古建筑,谁该反思?

2013年04月10日 06:01
来源:今日早报

原标题:成龙捐赠古建筑,谁该反思?

拟将个人收藏的4栋徽派老宅“外迁”至新加坡


面对质疑,成龙昨回应称不会做犯法和对不起民族的事

一向以爱国形象示人的香港演员成龙日前连发4条微博,表示打算将自己20年前购买的十栋安徽古建筑中的四栋,捐赠给新加坡一所高校。一时间,网络上争议四起。

昨天下午,成龙发微博进行回应,“没想到捐房子的事情弄得沸沸扬扬,其实我很想找机会把这件事从头到尾讲一讲,因为是个很有趣的故事,只是三言两语说不完,要找合适的机会坐下来细细说。”

对于有关网友及专家质疑的捐赠举动违法问题,成龙在微博中称:“请你们放心,成龙不会做犯法的事,更不会做对不起民族的事。”

事件:成龙欲捐古建筑给国外

“没人可以从别人的国家抢走人家的文物,摆在自己国家的博物馆!”这是国际影星成龙在电影《十二生肖》中饰演的侠盗杰克的一句让中国观众津津乐道的台词。

但眼下,因为成龙4月4日连发四条微博,表示打算捐赠多年前购买的十栋安徽古建筑中的四栋给新加坡一所高校,这句话却成为一些网民在互联网上调侃他的“段子”。

成龙微博说,20年前,他买了10栋徽派古建筑,包括厅堂、戏台、凉亭等,本想找块地把老房子重新建好让爸妈住,不料爸妈在十多年内相继离开,这些建筑构件便一直躺在仓库里成为白蚁的食粮。10年前,他想把这些老房子捐给香港政府作为展示用途,但因为拨地问题一直没有结果。2年前,跟一个新加坡朋友谈起这件事,很快就在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找到了一块地,而且大学的学者们做出了周详的设计。

追问:成龙捐楼该谁反思

成龙捐楼的微博发出后,引发网民广泛关注,争议声四起。

一些网民选择支持成龙,认为“这些古建筑即使在新加坡,只要得到妥善维护,对徽州文化同样也是一种传承,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向世界的一种展示”。也有网民指出,这是对我国文物保护部门保护文物不力的批评。

大多数网民则期待成龙将这些古建筑“留在国内”。网民“微小的幸福”说:“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不在古徽州的青山绿水旁,总有别扭感,还是放在原地好。”

还有部分网民表示关心这些徽派古建筑是否属于文物范畴,成龙能否决定将这些建筑赠与国外高校。

此外有舆论提出,成龙捐楼,该谁反思?有网友表示,无论这几个楼是否属于文物,但成龙当年能够收购到这批徽派古建筑,就说明安徽当地政府部门对徽派古建筑保护不完善,甚至不重视散落在民间的古建筑的保护,才有了收购古建筑的空间。

回应:成龙称不会做对不起民族的事

在捐楼事件引发热议之初,成龙方面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回应,直到昨天下午,他发微博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没想到捐房子的事情弄得沸沸扬扬,其实我很想找机会把这件事从头到尾讲一讲,因为是个很有趣的故事,只是三言两语说不完,要找合适的机会坐下来细细说。不过有些话可以干脆利落地讲,请你们放心,成龙不会做犯法的事,更不会做对不起民族的事。在此一并谢过大家的关心。”

黄山市政府8日表示,如果成龙先生愿意将徽州古建筑捐献回家,黄山愿意提供最好的地块、技术最精湛的工匠和相关经费支持。

延伸:徽派古建筑流失严重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在保护上存在的种种不足,事实上徽派古建筑一直存在流失的问题。1997年安徽省颁布《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规定动迁百年老宅需按程序申报。但是即使在《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颁布之后,皖南古民居依然难以改变被“外迁”的命运。

2003年,皖南休宁县黄村的古民居“荫馀堂”就被拆成700块木件、8500块砖瓦、500块石件,被装进40个国际标准货柜,漂洋过海运至美国的埃塞克斯博物馆内,消息当时震惊全国。

而频频遭难的徽派古建筑的背后,凸显的是保护的困境与难题。

首先是经费困难始终“掣肘”保护。其次涉及一个主要的法律障碍,黄山市建委古建专家陈安生表示,位于集体土地上大量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民居,不能进入市场自由交易,即使是私有产权也不能自由转让,因为这类古民居的土地属性属于农村集体用地,而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在没有改变其集体土地属性的情形下,只能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转让,不能在非成员之间进行转让。

■马上评                                             

徽派古建筑要“长”到新加坡说明了什么

成龙表示将把自己收藏的4栋徽派古建筑捐赠给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并称:看到大学所做的周详的考证和设计,几乎有冲动想把其余那6栋也捐给他们。

看到这样的内容,我们不禁会想:作为徽文化的“活化石”,这些古建筑长在新加坡那样的城市会是什么样的味道?成龙为何会选择捐赠给新加坡?在徽文化的地盘上难道就没有一处可以安放这些属于自己的符号?

成龙微博说,他曾想把这些老房子捐给香港政府但一直未果;两年前,他跟一个新加坡朋友谈起这件事,对方很快找到地方并有学者们做出了周详的设计。

从这个过程,不难理解成龙为什么会选择捐给新加坡。对成龙来说,他深知这些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精髓,想把它展示出来让更多人欣赏。新加坡的大学愿意而且认真地帮助他达成这个愿望,他的举动也是理所当然。

古徽派建筑遍布安徽省黄山市,是徽派文化的集中体现之一,更是古徽州真实历史遗存的直接体现。如何保护这些历史的“活化石”,一直以来就是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对于古建筑来说,它们需要精心呵护,更需要在穿越千百年后依然“活”下去,让人们感受它、体验它。      据新华社、央广


从成龙捐赠古建筑看就地保护的机会

2013年04月09日 14:02:14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新加坡4月8日电(记者胡隽欣)近日,成龙欲捐4栋徽派古建筑给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一事引起网民热议,一面希望成龙改变主意,让这批古建筑留在国内,另一面则表示理解,认为这一捐赠也有利于古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一些专家提出,就地保护是保护徽派古民居的最佳方式。而实际上,在文化遗产传承这一问题上,更需反思的是如何动员全社会力量,为古建筑提供就地保护的机会。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新科大)在回复记者问询时说,成龙捐出的这4幢明清时代古建筑,包括两个古厝、一个凉亭和一个戏台,这些建筑将被原样组装,安放在新科大东海岸校园内,预计将于2014年完工。新科大说,这些古建筑将被用作互动、娱乐空间,或者作为“活教材”成为教学场所。

  新加坡历史虽然不长,但是他们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不遗余力。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新加坡,古建筑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他们仍然当作宝贝保留了下来。比如随处可见的骑楼,它们的特色就在于为行人提供了五脚基(五尺宽)的步行道,利于遮阳、避雨、通风,仅这样的建筑新加坡就保留了7000多栋,很多城市规划的设计也为这些古建筑让路。

  成龙在微博里说明了捐赠这批古建筑的原因,他说,这些老建筑作为中国建筑艺术的精髓,理应摆出来让人欣赏,而他与香港特区政府难以在用地问题上谈妥,所以捐予新科大。

  有不少文物保护专家表示,私人拥有的古建筑是否适宜迁建,需要三思。但在当前争议的背后,需要更多反思的是事件背后所透露出的古建筑就地保护的难处和无奈。

  据《安徽日报》报道,古徽州区域内现有1022个古村落,散落着6908幢古建筑及100多座牌坊。早年间,大到整幢搬迁、小到构件收藏,每年流失的数量不下100幢。之后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禁止古民居、古构件的流出,但就地保护的难度仍然很大。

  其中最引起关注的是休宁县黄村的古民居“荫馀堂”“远嫁”美国的故事。“荫馀堂”原本只是一座极其普通的徽州古民居,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住宅,是一幢四合五开间砖木结构的跑马楼。1997年开始,经过7年多的策划和施工,这幢濒临拆除的古建筑被整体搬迁到美国。美方斥资1.25亿美元,从“荫馀堂”拆下数量庞大的木件、砖瓦和石件,漂洋过海运至美国。2003年6月,“荫馀堂” 连同扩建后的博物馆一起正式对公众开放,蜚声海外。

  之后,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古徽道”旁一座200余岁的古民居“翠屏居”,也面临搬迁瑞典的命运,最后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这一古民居才经当地文物管理部门鉴定为文物,从而免遭流落异国他乡的命运。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起因大多因为这些私宅没有被批为文物,修缮耗资巨大,年久失修又面临坍塌的危险;而地方政府在进行古建筑保护时,又难免因为经费匮乏、城市发展等各种原因,让很多历史的回忆在城市建设的轰鸣中消失,因此才会造成很多中国文化遗产资源的严重流失。

  有网友说,古建筑只有放在生它养它的原生态环境中,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也许,动员全社会力量,提升历史文物保护意识,给古建筑以就地保护的土壤,让民族记忆在本土生根、在海外传播,则不失为从成龙捐赠古建筑中得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