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国判例
季建业市长 面对满地黄花堆积
案       由: 审理法院:
发布时间: 2013-10-30 11:10:28 点击次数: 0
摘            要:  
       近年来一直实名举报季建业的扬州市规划局原局长张杰,曾在落马前各个场合表达过对季建业的嘲讽,“小季不懂”。在城市治理上,季建业一度设立了绿评委、城市治理委员会等专家咨询机构。
简介:
季建业市长   面对满地黄花堆积

——始于广陵,终于金陵;始于城建,终于城建

“季拆拆”城建史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吕明合 鞠靖
发自:扬州、南京 2013-10-24 10:28:53

他大拆大建的城市经营思路,让他赢得盛誉,获得升迁,同样招致批评,最终成为其仕途的滑铁卢。他号称法学博士,但批评者认为其对法律程序并不尊重;他以号脉城市建设闻名,但批评者认为其并不懂城市规划。

他素以与企业交好闻名,两家建筑企业是他城建的执行者,也最终成为了他仕途的挖坑人。在“落马”传言持续半年后,2013年10月16日,南京市市长季建业终被中纪委带走。多位消息源确认,当日凌晨,季建业在家中被带走,下午即被带往北京。“当天下午南京市就做了小范围的通报,有人第一时间将消息传到了扬州。”扬州市的一位老领导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季建业被抓,震动的非只南京一地。在季建业曾主政长达八年的扬州,震荡正在延宕之中。

2013年10月17日,中纪委官方网站确认了季建业被双规的消息。有关季建业涉案的具体案情,虽未被通报,但有关这位以大拆大建闻名的“城建市长”的议论,却早已铺天盖地。始于广陵,终于金陵。季建业的升迁路,始终与争议相随——在扬州,他因成功改造“破破烂烂”的古城而赢得盛誉,致获升迁;而在南京,他同样大拆大建的城市经营思路,却因造成城市秩序混乱、民不安生,招致众多批评,最终成为其仕途的滑铁卢。

“脚一跺,拆拆拆;手一挥, 推推推”

工程负责人稍露难色,季建业便说:你完不成,我另换他人。

回望季建业的仕途,扬州八年,季建业留下了毁誉参半的名声。

“在扬州,大多数人都承认,季建业是解放六十多年来,对扬州贡献最大的领导。”扬州市要求匿名的一位领导说。2001年7月起,季建业主政扬州,一干就是8年,成为扬州历史上党政主要领导在任时间最长的一位,也留下了自己深刻的烙印。“他对扬州,最大的贡献就是市容改造和开发区建设两项。”扬州市中心所在的广陵区一位老领导说。在季建业来之前,扬州甚至不如一些小县城,“西部还是大片的农田和乱七八糟的老房子,城区连条像样的马路都没有”。

季建业甫一上任不到三个月,就把整个扬州变成了大工地,市区130多条街巷进行翻建新建。“满城是大大的‘拆’字,推土机、铲车满城轰鸣。”“十一路一水工程”的名称,依稀可见当年改造工程的浩大。重要的是,完成这一切,他只用了一年,“季拆拆”之名毫不夸张。从靠近上海滩的昆山转任而至的季建业,对于城市环境拉动经济的迫切性,自有理解,“他经常把环境跟招商引资挂钩”。

据扬州市官员回忆,季建业“人确实很勤奋,精力也很旺盛”,当时他一人住在扬州,“每个晚上,只要有空,他都会抽出时间大街小巷地跑”。短短时间,季建业就对扬州了如指掌,开始谋划自己的城市改造计划。“议了算、定了干”,季建业往往要求部下不要纠缠细枝末节,不能讨价还价。扬子江路拆迁改造,当时只给一个月的时间,工程负责人稍露难色,季建业便说:你完不成,我另换他人。

习惯了安逸生活的扬州人并不习惯这样的节奏,不到数月,他就获赠“拆迁市长”,“脚一跺(扬州话音同‘得’),拆拆拆;手一挥,推推推”的顺口溜因此诞生。面对争议,季建业也颇具公关的智慧。完成首个运河东路的改造后,季专门组织市里的四套班子,弄了一次长跑秀,“通过电视画面,用最直观的方式说服老百姓”。随后,季建业又陆续启动了瘦西湖改造、小秦淮疏浚和全城绿化等工程,最终奠定了扬州今天的城市格局。2002年“世界华商大会”在扬州召开,很多企业家感慨,“之前的扬州没法看,仅仅过了一年,变化很大”。

对于这点,季建业颇为得意——扬州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以及“联合国人居奖”。2009年告别扬州之时,他在《扬州八年》一文中动情地写道,“我在扬州这八年,是我人生中精力最旺盛、经验最丰富的一段时光,我把黄金年华奉献给了扬州。”

城市规划,“小季不懂”

不尊重科学、拍脑袋的决策,几乎贯穿于季建业诸多决策中。或许是因在扬州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城建成绩获得了高层赏识,2009年9月,季建业转任南京市长。刚一上任,南京市民就领略到了这位拆迁市长的风格。上任第一天,季建业就上街“视察”。没几天,他就拍板动用3.8亿元启动南京市的三条主干道——中央路、中山路和中山南路“三中路”的改造项目。“三中路前任市长搞过也就三四年时间,时间并不长。”南京大学要求匿名的一位城市与规划系教授说。季建业搞此项目的唯一理由是,为了向国庆60周年献礼。

最令人不解的是,南京的大马路本有中央隔离栏。“本来南京就堵,市长一声令下拿掉隔离带,行人纷纷横穿马路,交通秩序随即混乱。”据悉,上海两位摄影记者曾到南京采风,在中山南路被撞一死一伤,便被归因于此。由于效果太差,南京最终又不得不重新花钱恢复了中央隔离带。城市规划学者透露,在规划中,南京绕城公路本是生态走廊和屏障,作为市区边缘的快速通道使用。季建业为了拓展其主管的麒麟科技城,直接启动了公路两侧的开发。绕城公路城市化的结果,直接导致更大的交通拥堵。

另一项决策更令城市规划学者诧异。此前,原来规划到高淳的线路,本已有从机场到高淳溧水的线路,“这一条线完全够用,结果季非要从石臼湖另建一条高速公路。”两百多平方公里的石臼湖是南京的水源地。“当时我们以为修一条高速公路也就算了,没想到后来还要再上轻轨。”

不过知情者透露,让季建业广受批评的城西干道改造工程,并非由他主导,他只是执行者。

而另一倍受批评的雨污分流工程则是季建业一力主张。“南京这么复杂的城市,刚到两三个月内,就做这么大的工程,你说这样的决策科学不科学?”南京市要求匿名的一位规划学者说。不尊重科学、拍脑袋的决策,几乎贯穿于季建业诸多决策中。“他虽然是法学博士,但对很多法律程序并不尊重。”扬州市的一位老领导说,季建业在城建规划中的随意性,在扬州市就已初见端倪。

按照常规,城建项目需要做大量的论证工作,但为了实现城建的超常规发展,季建业往往选择简化程序,“很多应该有的程序,经常被省略。到后期,为了便于推进部分项目,有时干脆就直接用办公会议的会议纪要替代应有的法律程序。”

据知情者透露,近年来一直实名举报季建业的扬州市规划局原局长张杰,曾在落马前各个场合表达过对季建业的嘲讽,“小季不懂”。在城市治理上,季建业一度设立了绿评委、城市治理委员会等专家咨询机构。看起来很尊重专家和民众的意见,但到了决策阶段,却很难真正体现。南京市规划专家感慨说,南京曾有过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政府还有明文规定专家名单,但十多年过去,专家委员会已消失不见。“规划根本没有法律地位,领导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百亿民生工程丧失民心

“他过于求快,追求政绩了。”

季建业最为南京人诟病的当属雨污分流工程。

作为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雨污分流是让城市污水和雨水,进入不同的管道,最后分流进入污水处理场所,此前南京市领导也早有意向,但由于大量地下管网的存在,雨污分流工程非常复杂。季建业来到南京三个月左右,就拍板启动了工程——按当时计划,从2010年至2014年底投资180亿元,在南京全部城区实施这项工程。

南京市一位人大代表说,当时两会已经开完,政府本年度的预算人大已经通过了。季建业决定后,立即要求追加当年八十多亿元投资,“这么多的钱,本该通过人大讨论决定,但最后人大既不知道,也未获任何通报。”“他过于求快,追求政绩了。”南京市的一位规划专家说,按照常理,这么复杂的工程,可能十年八年干不完,但季建业要求的却是三年之内完成。

由于前期调研不足,在后续施工时,频频遭遇状况。延伸至南京市区几乎所有道路和小区内部的雨污分流过程,最终成了季建业最惹南京上上下下反感的项目。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项目挖开以后,很多管线跟掌握的图纸完全不一样,不得不连续开挖。有的短短几百米,最多开挖5到6次。由于队伍施工不及时,很多工地开挖后,经常一搁就是数月,遇上雨季,南京城几乎处处泥泞。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福全住在北京东路,他家门口的路也因施工而开挖。在人大的例会上,李公开批评雨污分流,“短短三个月,已经开了4次了,一问,都是返工,请的什么队伍?”“三年下来花了183亿,去年还把一些公务员的年终奖扣了。”南京市的一位街道副主任说。据了解,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曾多次在内部会议上批评过雨污分流工程的问题。为减轻压力,在2013年9月杨卫泽出访国外期间,季建业让《南京日报》安面对雨污分流工程进行大篇幅正面报道,并亲自去工地作秀。

但随后的2013年9月25日至26日,南京市委常委会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一向作风强悍的季建业依然不得不在会上进行了自我批评,首度承认对投资额巨大的雨污分流工程所面对的困难估计不足。2013年10月4日,《南京日报》在头版头条批评大锏银巷雨污分流工程粗疏、扰民,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当天晚上批示各区县对照群众路线要求自查自纠,同时给各区县书记发短信要求反思。

“粗放设计、粗放施工、粗放管理、粗放组织”,《南京日报》罕见地在季建业在任之时,高调批评该项工程。知情者透露,这四个“粗放”,正是南京市主要领导对季建业雨污分流项目的定性,“它被视为使民生工程丧失民心的典型”。“那时开始,大家都知道季建业可能就要出事了,雨污分流可能要被叫停。”南京大学的一位教授说。

“季哥”的梧桐树

地铁三号线施工中引发的“梧桐树事件”是季建业官声的分水岭。时间回到季建业进南京就任市长伊始,那正是他仕途春风得意的时候。之前在扬州八年“面貌大变”、屡获中央首长肯定;而到南京后的一系列亲民举动,也让他在市井间收获了“季哥”的称呼。

一个小学生向他写信提出全家买不起房时,季建业马上想办法让她家住上月租22.9元的廉租房。一家媒体称季建业为“季哥”、“老季”,这让季建业十分受用。2010年,环保部门向季建业提出,南京空气质量差是有工地管理不善造成的,这让乐于大拆大建的季建业大为光火。

时任环保局长的韦昌明为此和季建业发生争执,韦昌明罗列了自己掌握的科学数据和专家意见。季建业说,“你能不能让你们家那些环保专家闭嘴?”但有“咆哮局长”之称的韦昌明并未退让,季建业当着在场近20个部门负责人说,“那这样吧,我和组织部说说给你换个岗位。”

季建业最终没有给韦昌明换岗位。2年半后,他意识到了工地扬尘的危害,特别是感受到了媒体和民意的巨大压力。2013年初,为了整治工地扬尘,季建业找到环保部门,要求提供10个好的工地、10个差的工地的资料。南京市环保局的一位当事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环保局只是给季建业提供了一些素材,没有想到他在会上提出了“扬尘整治十大军规”,“这不是我们提供的,也不是秘书写的,就是他自己想的,但每一条都是我们要说的话,都是很关键的问题。他的能力和水平没话说。”

地铁三号线施工中引发的“梧桐树事件”则成了季建业官声的分水岭。“砍我们的树绝不可忍,那是子孙后代的。”即使是今天,回忆起数年前的事件,很多南京市民依然义愤填膺。在事后的内部会议上,季建业曾经自我检讨说,他当时并不知道移多少树,也没有想到移树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知道了以后也急得不得了。但“梧桐树事件”后,季建业却并没有“慢”下来。季要引进的几个石化大项目卡在环保部门,环评始终无法通过,这意味着几十亿的投资无法落地。季建业说:“环保局几个大项目就是顶着不办,没有正确领会市委、市政府发展产业的指导思想,监察局要介入调查问责,月底项目必须批出来。”

南方周末记者获悉,所谓的“调查”最后不了了之。环保局的负责人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报告了几个项目的情况,并最终获得了市委书记杨卫泽的支持。彼时杨卫泽正大力推动“绿色都市”的建设,并铁腕关停了一批污染企业。

但这些官场轶事在季建业落马后,也仍被他此前的同僚们视作是季“超强的执行力”。“一件事只要他赞成,推进的力度无出其右。”南京市政府办公厅一位秘书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而南京市交通局的一位负责人则说季建业对基层的情况极为了解,很难瞒住他,“他对公交车座椅靠背上的白布套多长时间更换、去哪里清洗、洗一次多少钱、有什么猫腻、公交车驾驶员为什么不愿意更换等等都一清二楚,你怎么瞒他?”

被“亲儿子”撂倒

“他可能是认为那些园区都是别人搞的,是别人的成绩,所以自己也要搞一个‘亲儿子’。”从扬州到南京,有两个商人一直与季建业过从甚密。2013年7月23日,上市公司“金螳螂”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朱兴良“因个人原因正配合检察机关协助调查”。朱兴良与季建业过从甚密,两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认识时,季还在苏州市下属的吴县任县委副书记兼苏州太湖度假区管委会主任。

在扬州,金螳螂频频获得政府工程项目。“几乎承包了扬州所有的酒店、医院、商品房的装潢工程。”知情者透露,大规模的“垄断”,引发扬州本地企业和部分官员的不满。另一商人是“瘦西湖新天地”项目的开发商香港德豪集团董事长周达伟、周达志兄弟。在扬州,瘦西湖改造正是季建业在任时主要的政绩之一。这两家企业,在季调到南京后,亦尾随而至,而且先后获得重大政府项目。

2011年9月,德豪在南京设立全资子公司南京德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主要的经营业务,正是政府项目“安置房、经济适用房”等。随后,德豪又设立了子公司南京志豪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登记的行业正是家居、室内设计、装饰装潢。在南京,德豪集团拿到的正是此次出事的“麒麟科技创新园一期经济适用住房”项目。

2013年10月22日傍晚,南方周末记者反复拨打德豪集团执行董事、志豪公司法定代表人徐建智手机求证,但电话回音显示“拨叫的用户已停机”。

“麒麟科技创新园一期经济适用住房”项目,肇始于2010年。当时南京有4个国家级园区、8个省级园区、20多个市级园区,还有若干个软件园,到处是园区。季建业亦称“感觉园区太多了”。但这年年底,他又力主在南京东南方向开发建设麒麟科技创新园(又称麒麟生态创新城)。

一位南京市领导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可能是认为那些园区都是别人搞的,是别人的成绩,所以自己也要搞一个‘亲儿子’。”“麒麟科技创新园一期经济适用住房”位于江宁区麒麟街道,东至镇泰路,南至天麒路,西至沧麒东路,北至丹青路,共分6个区块。公开的信息信息显示,至少其中的D、E两块即由德豪获得,总建筑面积接近67万平方米,建有19幢住宅,还有数栋沿街商业楼和商务办公楼,仅仅一个E地块的土建及水电安装中标价就超过7.5亿元。

吊诡的是在中标信息公布之前,德豪已经进场施工。在获得了这个规模庞大的经济适用房项目后,德豪转手将工程包给了南通一家建筑公司,但这家南通公司只是将自己的牌子和资质借给了一个来自温州的年轻人。按照通行的潜规则,这个年轻人为了获得这个项目,需要拿出工程总价的至少5%作为公关费用,同时还需垫资进场施工,在工程交付之后一般分三年从发包方获得垫付的资金。但2012年底工程交付时,德豪并未按时支付首期工程款,这让这个年轻人觉得受骗上了当,自此开始四处举报。这个年轻人最终借势扳倒了季建业。

知情人士说,其实德豪并不是不想付款,关键是它也没有从科技园收到工程款,彼时,正是南京市政府财政最为吃紧的时刻。2013年10月23日,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决议,接受季建业辞去南京市长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