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国外判例
案       由: 审理法院:
发布时间: 2017-02-24 18:01:41 点击次数: 0
摘            要:  
       第一个死亡病例,患者在手术前仅仅患有咳嗽症状,自己乘飞机抵达斯德哥尔摩,还拜访了他的朋友,但不幸的是术后不久即死亡。第二个患者虽然患有慢性增生性咽喉部肿瘤,但尚未形成气道阻塞。患者在移植人造气管后3个半月死亡。
简介:
张田勘学者   科学是不是神乎其神



——里程碑意义的手术与诺奖评委辞职

2016-03-02 15:39:03

意大利医生马基亚里尼的人造气管曾经被同行誉为再生医学和干细胞生物工程学领域的突破性成就,其首次进行的移植手术也被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是随着更多移植手术的进行,事情逐渐发生了变化,并最终导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的两位评委辞职。

2016年2月8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秘书长乌尔班·伦达尔(Urban Lendahl)宣布辞职。随后,2月12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副院长安德斯·哈姆斯滕(Anders Hamsten)也宣布辞职。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是负责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的机构,由这一机构挑选的该学院和世界其他学术机构的成员组成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共有50位评委。伦达尔和哈姆斯滕都是评委,他们为何在一个月内相继辞职?

与学术不端有关

伦达尔和哈姆斯滕的辞职都与学术不端有关,但并非他们二人有学术不端行为,而是与他们有关系的人有学术不端行为,并且被调查证实。这个人就是哈姆斯滕在2010年聘请到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担任客座教授的外科医生马基亚里尼(Paolo Macchiarini),后者的学术不端行为集中在其研发和进行的人造气管移植。

马基亚里尼是意大利人,1986年获意大利比萨大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法国弗朗什-孔泰大学博士学位,是国际再生医学和干细胞生物工程学领域的知名专家。他的研究团队创造性地利用干细胞和塑料气管再造人造气管组织,并用于移植。这项发明成果发表于著名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被同行誉为再生医学和干细胞生物工程学领域的突破性成就。

但是,在马基亚里尼利用人造气管为病人移植的过程中不仅有造假行为,而且造成了接受移植者的大量死亡。在2011年至2014年间,他对8名患者进行了人工气管移植,其中有6人死亡。

第一个死亡病例,患者在手术前仅仅患有咳嗽症状,自己乘飞机抵达斯德哥尔摩,还拜访了他的朋友,但不幸的是术后不久即死亡。第二个患者虽然患有慢性增生性咽喉部肿瘤,但尚未形成气道阻塞。患者在移植人造气管后3个半月死亡。尽管第三个患者移植了人造气管侥幸活下来了,但是已经完全没有办法自主呼吸了。

对这些医疗后果产生的原因大家各执一词,有的认为是人造气管移植后所致,也有的认为是患者原发疾病所致。但是,患者和一些专业人士质疑的地方是,马基亚里尼的人造气管是否获得临床验证,证明其既是安全的,又是有疗效的。另外,接受移植的患者是否适宜移植人造气管?这些质疑的核心是,马基亚里尼对患者进行人造气管移植是否只是把患者当作“临床试验老鼠”来验证他所发明创造的“再生人造气管”。

马基亚里尼最大的学术不端或造假在于,尽管在8例人造气管移植手术中已有6例死亡,但这些手术被马基亚里尼写进了论文,声称手术获得成功。同时,2016年1月瑞典SVT电视台播放了一个有关马基亚里尼进行的临床试验结果的纪录片,披露了2014年指控马基亚里尼的4名医生受到不公正待遇。

这4名医生也于2016年2月1日写信给哈姆斯滕副院长和其他管理者,提供了他们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更详细证据。他们提出,在纪录片被公布前,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领导人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程度,甚至有转移视线、推脱责任的嫌疑。2014年2月21日后,哈姆斯滕院长虽然反复接到举报,甚至受到来自媒体的压力,但是一直没有认真组织调查。

人造气管移植真相

马基亚里尼最早的人造气管移植始于2011年7月底,他与英国伦敦大学的亚历山大·赛富林教授共同设计了Y形人造器官支架。这个支架由类似塑料的一种聚合材料制成,患者的干细胞被“栽培”于支架上两天后,能长出准备用于移植的气管细胞。由于人造器官外部组织来自患者自身的干细胞,因此当器官被植入时,不会遇到任何免疫系统排斥的风险。

马基亚里尼的这次手术是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完成的,是人类首次进行的人造器官移植手术,被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接受人造气管移植患者当年36岁,是一名居住在冰岛的非洲留学生,在移植人造气管前患有危及生命的气管癌。当时手术进行了12个小时,患者遍布癌肿的气管被切除,植入了人造气管。患者手术后一个月反应良好,也恢复得很好。这名病人也成为全球第一个成功移植入自体人造器官的人。

同时,这一手术也被视为定制器官的开始,因为愿意捐赠器官的人并不多,器官移植总是受到供体器官的限制,因而定制器官成为扩大供体器官的一个选项,也是再生医学的新成就。

不过就在当时,也有专业人员对这种人工器官提出了怀疑,认为在移植后可能产生排异反应和其他问题,尽管这种人造气管是仿生程度最高的人造气管,但还不是具有完全生理功能的气管。

果然,马基亚里尼对多名病人进行移植人造气管后出现了问题,其中一些问题还不是发生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而是在该院以外的手术。一个典型的手术发生在俄罗斯。33岁的朱莉亚(Julia Tuulik)在2008年遭遇车祸,接受了气管切开术治疗。后来,做手术的部位常常疼痛。她得知马基亚里尼能进行人造气管移植术后,就想请马基亚里尼为其植入人造气管,以避免疼痛,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手术于2012年在俄罗斯的克拉斯诺达尔进行,因为在那里马基亚里尼领导着一个由政府资助的再生医学项目。但是,在接受手术的1年后,被移植进朱莉亚体内的人造气管失去了作用,并且不得不被替换。1年多后,朱莉亚去世。

这一事件引发了对马基亚里尼的人造气管移植的再次调查。2014年马基亚里尼在写给《自然》杂志的邮件中称,朱莉亚是“在一种病重到近乎绝望的可怕状态下”找到了他,他才答应做这一手术。但实际情况是,朱莉亚的生命并未处于受到威胁的状况。这与此前马基亚里尼所表示的,他只对所患疾病已危及生命的患者尝试进行这种危险的手术的陈述不符。实际上,马基亚里尼对并不适用于这种手术的朱莉亚进行了手术。而且,在马基亚里尼发表的论文中也并未如实描述这例人造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

难以认清的问题

尽管是医学权威,但伦达尔和哈姆斯滕都没有意识到人造器官移植可能出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正如第三方独立调查小组所认为的那样,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领导人根本没有意识到马基亚里尼移植人造器官问题的严重程度。

该领域的专家分析,要成功制造出人造器官并移植,会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干细胞要怎样才能按比例生成人造器官的各种细胞成分。即便这些细胞成分都产生了,如何才能让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并执行特定的生理功能。另外,人体的组织器官都受神经支配,人造器官即便研制成功,在移植进患者体内后,如何与原有的支配器官的神经吻合并接受体内神经系统的统一指挥等。

当然,移植后的人造器官是否会受到机体免疫系统的排异更是需要解决的长期问题。即便当初如马基亚里尼所指出的那样,刚开始移植进患者体内的人造器官由于是患者本人干细胞生长在支架表面上,不会受到受者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但时间一长,人造器官表面的干细胞不再维持功能或衰退死亡后,就有可能露出支架,结果也可能造成机体免疫系统对人造器官的排异,酿成事故。

也许,这些原因都可能造成6名患者移植人造气管后的死亡。不过问题的关键却在于,马基亚里尼并没有如实在研究论文和报告中反映这些问题,反而一再称其手术是成功的。

虽然哈姆斯滕于1978年获得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82-1986年接受心脏病专科培训和内科医生培训,1990年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教授,2013年被任命为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副院长,但对于前沿学科人造器官的研发和移植的了解也是隔行如隔山。而且,在人们反映马基亚里尼的人造器官有种种问题并进行了独立的第三方调查后,哈姆斯滕也认为马基亚里尼没有什么问题。甚至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外部委托调查发现马基亚里尼确实有学术不端行为的情况下,哈姆斯滕竟然宣布排除对其学术不端指控,并继续聘用他。

作为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委员会秘书长的伦达尔对马基亚里尼学术不端行为涉入不是太深,伦达尔是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育遗传学家,他只是在2010年参与招聘马基亚里尼为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客座教授。但是,出于对诺贝尔奖公正和纯洁性的尊重,伦达尔辞去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秘书长的职务。而且,伦达尔还会参与对马基亚里尼学术不端行为深入调查。2015年正是伦达尔宣布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爱尔兰科学家坎贝尔共同获得该年度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受马基亚里尼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伦达尔担任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委员会秘书长仅有一年时间,是历史上最短的生理或医学奖委员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