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国判例
朱永德 善于变脸的织金县长
案       由: 审理法院:
发布时间: 2010-03-14 15:37:32 点击次数: 0
摘            要:  
       横幅上写着“强烈要求朱永德同志继续留任织金县长”。“朱县长要走了?”一些人露出惊讶的表情。胡师傅也是才知道这个消息,他听到人们议论纷纷。
简介:
朱永德   善于变脸的织金县长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丁补之 发自贵州 织金

2008-07-03 06:55:33
来源:南方周末




“双面县长”朱永德

因收受扶贫款礼金被调离却获近万群众签名挽留

在贵州小城织金,市民于街头拉起条幅,签名挽留牵涉扶贫资金案被调离的县长朱永德。这被称为 “织金史上唯一群众自发的挽留活动”。

一个“使织金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县长,一个为残疾人解决谋生手段的县长,一个热衷于在当地网络论坛上与网民聊天的县长,同时又是一个“收受扶贫款礼金”的县长。

在2007年连任县长后,他曾在演讲辞中说: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

市民坦承:很多人从织金的发展中得到了实惠,才“出于私心”挽留。对“能吏”的期待,是否正是这个偏僻城市谅解朱永德收受礼金的原因?

是这个渴望发展的小城放大了他勤勉实干的一面,还是他亲民的态度掩盖了其收受扶贫款的另一面?而到底哪一面,才是一个真实的朱永德;抑或多面合一,才更接近于复杂的真实?


“强烈要求朱永德同志继续留任织金县长”。6月6日,在贵州中西部小城织金县,有市民拉起条幅,签名挽留他们刚刚因牵涉扶贫资金案而被调离的县长。

前来签名的人络绎不绝。老百姓不愿意县长离职,这是“织金史上唯一群众自发的挽留活动”,一位网民在当地论坛中说。与此同时,从6月5日开始,当地网上论坛里出现大量或挽留或表达不舍之情的帖子。

网络帖称,因牵扯该县扶贫办主任私分国家扶贫资金案,县长朱永德被调离。之所以挽留,则是因为朱永德被普遍看作“织金历史上少有的好县长”。朱主政织金六年时间,被认为是该县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

签名活动是自发还是有人幕后策划?朱永德作为一县之长,所犯何事,政声如何?这个地处西部山区的小县城,又为何出现此番举国少见的事件?6月7日之后,当地论坛上有关于此的帖子被悉数删除,挽留活动亦无有下文。南方周末记者在当地采访期间,织金官场人士均避而不谈,而街头巷尾,民间则对此仍热议未了。

“万人签名留县长”
6月6日上午11点左右,织金县中心,财神庙。在庙墙下摆配匙摊的胡师傅看到,几位市民在庙门边的围栏上扯起了横幅,铺上了条条红布。这里毗邻县政府大楼,又是三岔路口,不一会儿,许多人围了上去,财神庙门口立即热闹起来。

横幅上写着“强烈要求朱永德同志继续留任织金县长”。“朱县长要走了?”一些人露出惊讶的表情。胡师傅也是才知道这个消息,他听到人们议论纷纷。

红布条边摆着黑色的签字笔,有人在一边解释“不希望朱县长走的可以在条幅上签名”。织金人第一次碰到这样的事情。不停有人过去写上自己的名字,有人还写下几句话或者临时编写的诗。“签名的有上千人。”胡师傅粗略估计说,其中有各行各业的普通百姓,也有公务员,甚至包括六七十岁的老人和残疾人。因为要照顾生意,他并没有持续关注这里,签过名之后就离开。他说,摆摊的地方原来是一个斜坡,一下雨就满是泥泞,而整修后现在这里成了步行街,不仅平整,相关部门还给他们划好摊位,在这里揽活并不收费。步行街项目是在朱永德主导下修建。

中午的时候,在市政府广场前尚未竣工的屋子上,又有人挂上了新的横幅:赠织金县人民政府朱永德县长。一个40岁左右的妇女,签完名离开后,许久又折回拿出一张刚打印好的感谢信贴在签名横幅边。

活动越来越热闹,第四拨人的到来,是挂出了一幅5米长2米高的彩印招贴画。画上,织金城全貌的背景前,朱永德面带微笑挥着左手,右上方写着“朱永德,织金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您”。右下方,是酷爱书法的朱永德之前曾发表在网络的一件书法作品: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

记者后来的调查表明,这幅招贴画是网民悬挂。签名活动之前,在织金本地的“平安织金论坛”和“织金论坛”,关于朱要离任的消息已经在上面炸开了锅。

记者事后了解,随意选出一条红布,数出了640多个名字,10条共约6000人,加上两个横幅以及招贴画上的签名,差不多有八九千人的签名。《朱县长该留下》、《一个普通老百姓认识的县长》、《与朱永德县长书》……网民们纷纷发帖,内容无一例外表达遗憾和挽留。在这个小县城的论坛上,最多的时候有近200人同时在线,而平时不过10多人而已。记者注意到,留言的ID大多注册已久。

对网民来说,他们热议此话题的原因之一在于,朱永德在这两个论坛上都是实名注册,并曾广泛回复网民们提出的问题。

随即,签名活动的介绍和现场照,被当地网民以《织金县万人签名留县长现场》为名被传至贵州省乃至全国各论坛,朱被调离的原因被介绍为“受原织金县扶贫办主任一案牵连(负领导责任)”。

网民“笨熊”认为照片上看不到万人,“是不是好官,拿出证据来,空口无凭,凭啥信你的忽悠之词?”“笨熊”并质疑,这些签名是真心与否还要调查确认,比如“签名托”、“给钱签名”、“利益集团的签名”等等是否存在。

“一个县长真名的ID在论坛,或许是真的县长。”“笨熊”说,“不过这也只能证明他是一个爱上论坛的县长。”

砂锅手艺人组织的签名
6月21日下午,依一个当时曾路过签名现场的市民指引,在织金县东门一带,记者找到了当天签名活动的发起人王增荣。

28岁的王增荣是一个砂锅手艺人,开着一个生产砂陶制品的手工作坊。他说6月5日获知县长被调离后,他的第一感觉是“完了”:沿河路等景点的修建、外环路的建设、城市的整体规划等等,“他一走这些事情说不定马上瘫痪了”。

在王增荣看来,朱永德在任期间给织金县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更多的城市建设正在进行,有的进行了一半,有的还在图纸上,作为市民,他最关心的是城市环境。他说自己和县长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在一次旅游推广活动上打过招呼,“我认得他他不认识我”。

王增荣6月5日想了一夜,最后决定搞一个签名活动:“我把它当作一个测验,如果大家不认为他是一个好县长,他走了大家拍手叫好还来不及,但如果签名的多,就说明大家和我的想法一样。”
“我完全是自发的行为。”王增荣说。

王增荣的父亲也支持他,“我也不怕会不会有人因此找我,我只是把自己想做的做出来。”王增荣说。
第二天一早王增荣印出了条幅,另外他准备了10条用来签字的红布,和三包签字笔,每包20枝。
活动从上午11点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多,“没布没笔了,所以停止了。”后来别人去挂的横幅和招贴画,因为没有人去收取,最后都是他收回。

王增荣说,有个老太太因为右臂受伤打着吊带,不能写字,要求他代签,说县长帮了他们全家;有的留言“朱永德为织金做了不少实事”;有的条幅上写着“朱县长我们记住你”,王增荣的相机录下了这些场景。
记者获悉,签名当天挂出“赠织金县人民政府县长朱永德”条幅的,是织金第一建筑公司经理陈开永。由于其在贵阳出差,记者未能见到。王增荣说陈开永家离他家不远,6月5日一位街坊去世,两人在丧礼上碰到,曾谈及要为朱永德的离开做点什么,但第二天的活动是两人分头进行。

小县城里的“公共政治家”

今年43岁的朱永德并非织金当地人,他曾任毕节地区领导秘书,后下放挂职数年,返回地区任职后又被调至织金担任县委副书记,直至2002年担任织金代理县长。“他比较亲民、实干,平时和一个普通人一样,老百姓有什么都可以和他讲,因而获得普遍好感。”当地一位官员认为。

出现在签名现场贴感谢信的,是壕头小区的王国琴。她对记者说,此前壕头路又脏又破,且没有下水道,一下雨就淹,平时臭得很。“去年县城整治脏乱差,我们向他当面反映了这个事情。”
街坊们提到,去年4月这条路立项开修,到年底竣工。而修建期间,晴天雨天他们都曾看到朱永德一人在早、晚的非上班时间走来看道路的施工。

王国琴说,这里本来路也穷,人也穷,原来只通一段,没人走。现在路修好且打通,走的人多了,卫生条件也好了。她在门口摆起了小商品摊做些生意。她认为,虽然修路的钱来自政府,但是如果不是朱永德,这条路还不知何时能修好。签名当天,王国琴和街坊听说后,有三十多人过去签名。“之前我们一直就打算写感谢信,没顾过来,这一次就急忙写好打印出来贴了过去。”

此外,部分弱势群体并不讳言对朱永德的感激。签名当天有六十多名残疾人前往,其中56岁的李先觉说,数年前因为取消城市三轮车,原本以此为生的众多残疾人失去谋生手段。在向朱永德反映后,他们获得了电三轮的特许经营,从2004年开始,经营期为七年。“其他被确认不能工作、家庭困难的残疾人,则有每个月195元的低保,2004年开始,子女从小学到高中的学杂费则全免。”李先觉说,小孩读书是大问题,要不是这样,他们根本没有办法。他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县长,照顾弱势群体。在其关照下,李先觉的儿子即使在外县读职校,也获得民政部门每年1000元的学费补助。

财神庙对面宏文书店的黄姓店主则提到,朱永德比较爱看书,经常会带小孩过来买教辅书,朱本人则买一些中国政治、经济、国情方面的书,人非常随和,没什么架子。

朱的随和体现在,他在县城几乎不坐车,上下班都是走路。书店主人说,他送小孩时也经常看到朱永德早上7点多走路送女儿上学。晚上朱永德一家三口经常在街道、广场上散步,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直接拦住他问问。

这位店主说,签名那天,他六十多岁的母亲听说是挽留县长签名,也专程去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2004年,在该县人大常委会对县长的评议中,朱永德获得实到会20人的全票信任票。

2007年初,再次获选县长后,朱在演讲辞中说,“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并将其目标定为,“当我离开织金的时候,80%的老百姓、干部说这是一个合格的织金人”。

今年3月18日,朱永德在当地论坛注册实名ID,开始在网络上发帖和回帖。在其三十多篇帖子中,内容涉及城建、教育、治安、医疗、复员军人安排乃至摄影、书法等多个方面,并直接回应网民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获得了网民天然的亲切感。

“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知道县长叫什么不是一件奇怪的事,但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三十多年来第一次知道县长叫朱永德,以前真的没关心过织金县长叫什么名字。”网民“苏芯”说。

县长收受扶贫款礼金
签名活动之前两天,6月4日下午,朱永德接获上级组织部调令,调离织金。他的新任命是毕节地区城建局副局长。网络传言称,其因牵连该县扶贫办主任私分国家扶贫款一案,负间接领导责任而被调离。

据新华社报道,2003年至2006年,织金县扶贫办主任杨厚云与他人采取少支多报、虚报支出等手段,先后从国家投入给织金县的扶贫项目中,累计套取资金127万多元,另有149万多元巨额财产无法说明合法来源。
该案已于去年底一审宣判,杨厚云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但上述消息并未明确交待相关款项下落,只是提及,上述127万元除部分被用于私分外,其余资金大部分被杨厚云等人用于行贿送礼。
上述案发时间段,同时也正是朱永德任县长期间。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杨厚云送礼名单中,包括了时任县委书记张玮、县长朱永德以及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县长杨雄,三人均曾接受数额不等的扶贫款。杨厚云案发后,目前三人均已受到相应处理。

而朱永德仅被调离。上述知情人士并称,原因在于,最后认定的是,朱收到相关款项后,随即以个人名义转捐给织金所辖的道路难行的中寨乡,用来修路。事后,这笔钱被定性为“收受礼金”。

现任中寨乡乡长刘美对记者称,因为2006年6月才调往该乡,因而不清楚上述捐款事宜,而该乡乡委书记黄海鸣则称,接受采访需通过该县宣传部门同意。该乡一工作人员证实,去年6月,检察系统曾前往中寨调查捐款一事。

织金县委宣传部拒绝了记者的采访,称任何采访都需要省级部门的同意。记者曾电话问及该县多位官员,关于朱被调离之事,对方均避而不谈。该县宣传部副部长曾华祥称,问题非常敏感,前县长的功过是非不便言说。
贵州省纪委一位赵姓工作人员则在请示上级后告诉记者:关于朱永德一事,还是请向毕节地区询问。

6月25日,朱永德本人在电话中对南方周末明确称上述款项被其捐出。而对于为何收受扶贫款,他并没有直接回答,称“为官为人重要的是良心,我在这件事情上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王增荣说,朱永德犯了什么错误,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人告诉他们。他认为,其实市民希望挽留朱永德是出于自私的心态,因为大家得到过实惠,就不愿意他被调走,他的离去是一种损失。

渴望发展的小城,适逢其时的县长

记者沿街随机询问路人、店主以及出租车司机,多数人认为,朱永德在任期内,对织金的最大贡献是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跨越式发展,这也是其获得好感的重要原因。

织金旧称平远,地处云贵山区,民国期间因城东30里处稻田成熟时“黄金稻浪交织穿梭”而得名,为国家级贫困县。2003年全县人均纯收入不过1341元。至2006年,仍有贫困人口9.3万人,低收入人口15.78万人。作为贵州省1980年代最早公布的四个历史文化城市之一,在其他三个城市早就升为国家级后,因为织金的工作跟不上,直到2006年才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当地一位官员认为,由于多数主政者选择不作为,无功亦无过,此前织金发展相对缓慢。“他任期六年,干了很多织金人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有官员称。

市民们提及,市中心大府头广场,之前是一个大烂泥坑,现在则是一个大型的休闲广场,广场下是购物中心;原来的泥塘双堰塘,修整规划重建后成为开放式休闲场所,每日清晨处处可见锻炼、散步、逗鸟的老人,晚上则有喷泉;此外,步行街建设和旧城改造工程,之前因为担心拆迁引发矛盾,影响仕途,无人敢碰,亦在其任期内得以完成。

朱永德对记者称,这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依靠贷款负债建设,目前织金共有贷款3亿5千余万元,而这些年织金每年财政纯收入增长都超过一亿,经济呈良性运转;另外最大的投资,则来自外部大企业。
织金资源丰富,有“西南煤海”之称,其中优质无烟煤储量占贵州省总储量的五分之一以上。在今年5月6日织金面向全县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就宣布有织金电厂项目、煤化工项目、磷化工项目、五个大型煤矿、投资3亿元的织金水泥厂等众多大型投资项目有望落实。

此外,在其任期中,2005年,通往织金的铁路开始建设;2008年,厦蓉高速公路清镇至织金段开工,通车后,织金至省会贵阳的距离将从5个多小时缩短为一个多小时。“铁路、高速公路、电厂、大矿、文化广场、古城改造、双堰塘、步行街、环城西路、沿河休闲绿化带、政府广场……有谁能在六年中,做得到这些?”网民“zhijin”感叹。

一位网民认为,这些年织金做了毕节其他县十几年的事情,朱永德是“让织金很多年就想做而没做,和做很多年而没做好的,在他手里做成了的人”。

朱永德最后的网帖
王增荣说,6月8日,他接到匿名电话,对方未透露身份但要求签名挽留活动不要继续进行。经再三考虑后,他打消了继续挽留朱永德的念头。有织金官员则向记者透露,当地曾通知各单位人员不准许参与签名活动。
王增荣说,本来他做签名活动是想“感动上级”,让朱永德留下来,后来知道不可能后,他希望以后有机会将签名转交给朱,算是“对他这些年在织金努力工作的一个纪念”。

与此同时,6月7日后,织金本地论坛上网民的挽留帖被悉数删除,事件被慢慢平息。
6月22日,在针对城管车辆能否上步行街的讨论中,有网民发帖称“想起朱县长”,认为“要是他还是县长的话,对此肯定早有了说法”。

对于朱永德的调离,织金人普遍担心的是,正在规划或尚未完成的城市建设陷入停顿,或成为烂尾工程。
为回应这种担心,6月9日,现任织金县委书记马培译也开始在平安织金论坛上实名注册,发帖“与广大网友工作探索”,并称:“织金城市建设绝对不会松劲,欢迎大家对我个人提出好的意见。”

6月6日,朱永德以实名在平安织金论坛上发了一篇帖子。这可能是这位前县长对织金人最后的致意,此前他快人快语,这次却隐讳不言。他只发了一幅织金大山的图片,命名为“大地之爱——献给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