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国判例
秦始皇 为什么活埋数百儒生
案       由: 审理法院:
发布时间: 2010-05-17 09:54:05 点击次数: 0
摘            要: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的一天,在秦朝首都咸阳,有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因“谣言惑众”的罪名,被秦始皇下令活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中的“坑儒”事件。
简介:
秦始皇 为什么活埋数百儒生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的一天,在秦朝首都咸阳,有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因“谣言惑众”的罪名,被秦始皇下令活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中的“坑儒”事件。

这一惨案的发生,有其深刻的政治背景和个人原因。自从公元前355年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在秦国开始进行改革以来,法家思想一直是秦国政治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在法家治国方针的引导下,秦国迅速强大起来。经过七代君主的不懈努力,终于统一了全中国,实现了独霸天下的梦想。因此,秦国的国君深深地认识到,法家思想最符合秦国的国情,这是为一百多年的实践所证明了的。尤其是秦始皇,由于他本人性格残暴自私,所以对法家主张的严刑峻法、中央集权、惟我独尊等内容特别欣赏,而法家的对立面儒家,则从来就没有过什么好印象。他统一中国以后,好大喜功,大兴土木。

在短短几年里,连续搞了长城、直道、阿房宫、骊山陵等几项大工程。同时不断地向外扩张,攻打北方的胡人和南方的越人。面对人民的反抗,他滥施酷刑,光是判处宫刑或徒刑后罚筑阿房宫和骊山陵苦役的犯人就有七十多万。而这一切,恰恰是主张以仁义道德治理天下的儒家所反对的。对于秦始皇的所作所为,儒生们不免要用自己的观点去进行批判和议论。他们仍然像过去春秋时期那样“百家争鸣”,随意地发表他们的意见。即使在朝廷上不敢多说什么,出了朝廷以后却还是放肆的很。他们没有料到这些议论竟会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

如果说秦始皇“坑儒”事件是儒法斗争的一次摊牌的话,那么一年前的“焚书”事件则为这一惨案作了舆论上和法律上的准备。在一次由秦始皇举行的款待群臣的宴会上,儒法两派进行了激烈的交锋。最后秦始皇批准了李斯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烧毁儒家经典著作并且禁止人们议论现行政策的建议。于是,中国文明史上这个最愚昧、最令人痛心的“焚书”事件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秦始皇的本性,除了残暴以外,还有贪婪的一面。他一方面恨不得将天下所有的一切都占为己有,另一方面又企图让自己长生不老,以便永远占有。因而他一心想寻找到一种吃了可以长生的仙药。于是,一批专门投其所好、自称有法术的方士就应运而生了。秦始皇二十八年,一个名叫徐福的骗子上书说,海中有三座仙人居住的神仙,叫做蓬莱、方丈、瀛洲。秦始皇听信了徐福的慌言,拨给他几千个童男童女,派他到海中去寻找仙人。秦始皇三十二年,有个姓卢的儒生说他可以找到仙人羡门、高誓,秦始皇又特地派他去海中寻找。接着,秦始皇又派韩终、候公、石生等人去寻找仙人用的“不死之药”。

不久,卢生回来交差,带回一本“仙书”,上面写着“亡秦者胡也”几个字。秦始皇误以为胡人要灭亡秦朝,赶紧派将军蒙恬领兵三十万去攻打北方的胡人。秦始皇三十五年,卢生又骗秦始皇说:“我们出去寻找仙药却总是找不到,恐怕是有什么东西在干扰。按照访求仙药的要求,做君主的应该隐藏自己的行踪,这样可以避开恶魔;待到恶鬼避开,真人便就来到了。真人可以入水不湿,入火不烫,腾云驾雾,与天地共存。如果君主居住的地方被大臣们知道了,就会受到神仙的干扰。请皇上别让下面的人知道自己居住的地方,那么不死之药就有希望找到了。”秦始皇居然又相信了这番鬼话,他说:“我羡慕真人。从今以后自称‘真人’,不称‘朕’。”随之,他下令把咸阳周围两百里范围内的二百七十处宫室用复道(即架空的通道)连接起来,每间宫室里都安置全套的床帐、乐器、美女以及办事机构。

这样,他每天通过复道来往于各宫室之间,今天住这间,明天住那间,行踪诡秘,神出鬼没。他还下令,凡有将他行踪泄露出去的,要处死刑。大臣都不知道他住哪儿,只有在咸阳宫里才能见到他。

秦始皇就这样折腾来折腾去,却连个仙人的影子也见不到,自己也成不了什么“真人”。而慌称可以找到仙药的卢生、侯生等人,却在为自己准备退路了。他们聚在一起,议论秦始皇的专制残暴,觉得自己的前途凶多吉少,于是相约逃之夭夭。

秦始皇听说他们二人逃走的消息后,才发觉自己上当了,又听说他们在背后说了自己许多坏话,更加恼羞成怒,就派御史去审问一些儒生。儒生们互相告发,牵连了很多人。秦始皇亲自拟订了严重触犯禁令的四百六十多人的名单,决定在咸阳将这些人活埋,并且向天下宣告,以儆效尤。然后又将其余的犯人流放到边远地区。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坑儒”事件。

(李伯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