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国判例
生死之恋 外交部长的婚姻散文
案       由: 审理法院:
发布时间: 2009-08-26 10:12:41 点击次数: 0
摘            要:  
       乔冠华去世,章含之48岁,此后,她一个人在北京史家胡同51号度过了25年。曾有朋友问她,是否考虑过再接受另一份感情?章含之引用了黄宗英的一句话:“曾经经历过大海以后,不可能再在小溪里游泳。” 

简介:
生死之恋  外交部长的婚姻散文

她让老布什惊叹:“中国竟然还有这样的女子!”她被尼克松赞扬:“你翻译的每一个词我都听得很清楚,你是我遇到的最好的翻译。”她的美丽身影,留在了70年代的一部部外交纪录片中。

新中国的第一次联合国大会,她让老布什“震撼”





章含之(右二)和乔冠华(右一)参加联合国大会

“我的命运的每一个转折,都和毛泽东有关。”章含之说。1971年3月末,就是毛泽东一声令下,将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当老师的章含之调到了外交部。

当然,章含之的一生注定是传奇:她是民国著名革命人士章士钊的养女,她能够和父亲一起参加毛泽东的生日宴席,她还能凭着父亲和毛泽东数十年的交情,在28岁成为毛泽东的私人英语老师,让毛泽东意识她“能说能写,还很有点勇气”,调她去外交部。

“中国需要女外交家。”毛泽东说。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第三世界崛起,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中国迎来了建国以来最好的外交时机。

而章含之进入外交部的这一年,恰好是中美关系“破冰”的第一年。

著名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来到中国,在毛主席像下打乒乓球的情节,就源自于1971年4月的中美“乒乓外交”史实。同年7月16日,一条新闻震惊了世界:中、美双方同时宣布了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消息,并且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于次年5月前访华。10月,章含之被借调到基辛格接待组任翻译。这是她第一次承担重要的翻译工作。就在这个时候,第26届联合国又决议驱逐台湾当局驻联大的代表,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随即,中国代表团于11月10日启程赴纽约,当时的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任团长,章含之是随行的翻译之一。她回忆,“动身那日,首都机场热闹非凡,在京政治局委员全体到场,上千群众欢送”。毕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次出席联合国大会。

到了美国,从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到街上行人的“奇装异服”以及那五光十色的店铺橱窗,都是身处“文化大革命”中的章含之难以想象的。而她“一生中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就是1971年11月15日乔冠华在联合国中国席位上就坐的时刻。章含之记得,那一刻,所有人都在驻足观看,看着中国终于打破了美国对她20多年的封锁,昂首阔步地走进了这个大厅。那张名为“乔的大笑”、后来获普利策新闻摄影奖的照片,就是在这一时刻拍摄下来的。

也就是在这次联合国大会上,章含之见到了时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的老布什。章含之的谈吐和气质给老布什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18年后,老布什就任美国总统不久后的一天,还通过当时在纽约的洪晃(章含之之女)邀请章含之到白宫做客。洪晃回忆说,老布什对于中国有章含之这样的“奇女子”而惊叹。老布什如此描述章含之给他的“震撼”:“第一,她的举止特别大方、自信,完全不像传统的中国女子‘弱不禁风’的那种形象。第二,她特别有人情味,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并没有把我们美国人当作阶级敌人一样看待,反倒是非常亲切自然。”

出入外交场合 成为那个年代的“电视明星”

从1971年到1975年,章含之从科员起步,经科长、副处长、处长拾阶而上,短短几年升迁至亚洲司副司长。这几年也是中国外交凯歌行进的阶段。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章含之陪同尼克松夫妇参观长城、故宫、北京饭店,游览上海、杭州,并参与了“上海公报”的谈判过程。此后,章含之还参加了中国同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会谈。

在尼克松访华的杭州宴会上,尼克松特别表扬了章含之:“你翻译的每一个词我都听得很清楚”,称章是他见过的最好的翻译。尼克松的表扬影响很大。半年后的1972年9月,章含之再次出席联合国大会,有一天到联合国总部地下室小卖部买东西,一些年纪大的服务员一看到她就说:“哎呀,我们知道你,你做我们总统翻译,我们总统说你翻译得非常好。”

70年代初的中国文艺萧条,那时人们只能反反复复地看八个样板戏,于是新闻联播和外交活动的新闻纪录片成了人们看到一点新奇事物的主要渠道。常常出入外交场合的章含之也由此成为了“明星”。尼克松访华期间,章含之和同事在上海逛街,路上的行人都能叫出她的名字,并引起了围观。

章含之甚至在美国也成了“电视名人”。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回忆说,“70年代,NBC、ABC、CBS三大电视网用卫星全天候转播尼克松访华实况,有很多人甚至请假不去上班在家看转播。一阵中国热席卷了整个美国,人们终于看到了,被隔绝在高墙背后的中国。人们把眼睛贴在电视机上,不放过任何一个来自中国的画面,这就是为什么那时章含之在美国成了电视明星。”

章含之作为章士钊的养女,可谓出身名门,她14岁以前生活在上海,是正宗的“上海名媛”,除了天生的漂亮之外,还自有一份优雅、端庄的气质。通过电视和纪录片的传播,她的发型、衣服也都受到当时女性的关注。

“那个年代,是不能把‘爱美’这种想法直接表达出来的”,洪晃在接受网易专访时说,“我妈妈在那个年代特别招人喜欢,也在于她敢于有一点点流露她自然的对美的向往。”她记得特别清楚的是,小时候陪妈妈一起去做衣服,章含之一定会要求裁缝给衣服“掐点腰”,而裁缝就会说:“掐腰啊,掐腰可是资产阶级的哦。”他们的谈话让几十年以后的洪晃仍然记忆清晰,“因为那些对话就是在政治的可能性和她的私人愿望之间跳芭蕾舞、走钢丝。”“即使在那个政治年代,她仍然有自己的审美,仍然坚持着一点点对生活的精致要求。”

和乔冠华的忘年恋

进入外交部,不仅是章含之事业上的重大转折,还“潜伏”着她的又一个传奇:和乔冠华相恋并结婚。 1971年的联合国大会之行,让章含之和乔冠华有了工作上的正式接触,那时她和丈夫洪君彦的感情破裂,分居已有几年。1973年底,离婚后的章含之与乔冠华结婚。这一年,乔冠华60岁,身为部长;章含之38岁,身为处长。即使抛开名誉地位的差距不论,22岁的年龄差距足以让人侧目。章含之虽经过犹豫,还是坦然地接受了。章含之和乔冠华也成为70年代中国最著名的一对外交夫妻。

1983年,乔冠华去世,章含之48岁,此后,她一个人在北京史家胡同51号度过了25年。曾有朋友问她,是否考虑过再接受另一份感情?章含之引用了黄宗英的一句话:“曾经经历过大海以后,不可能再在小溪里游泳。”

对于自己到外交部以后的命运变化,章含之在《跨国厚厚的大红门》里写道:“1971—1983这十二年,我得到的耀眼光采使我成了一个公众人物,而我所获得的爱情令世人羡慕……但是,这一切又消逝得这样快、这样残酷。从光辉的顶峰一夜之间我和冠华被推进了可怕的地狱深渊。”这“一夜之间”就是1976年。这一年,章含之和乔冠华被当成“四人帮”的“骨干”进行隔离审查——这是章含之最不愿回忆的,并花了多年的时间试图洗刷这个“冤屈”。

曾经的那些“耀眼光彩”并没有让章含之后来感到多么骄傲,她甚至对自己的人生轨迹抱有怀疑:“这风光背后的苦衷谁能理解?我可能还是走错了路。我这样的人,可能最适合的还是留在学校里……”她更说,自己身处的时代,是“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一代”。

2008年1月26日,章含之在北京去世。就如一批文学界、艺术界名家所说的,身为“末代名媛”的章含之带着一部历史走了,“把一个老上海的经典形象、一段与乔冠华的生死之恋、一幕幕中南海奇闻逸事统统带了去。” (本文来源:网易女人 作者:宋涵)